医院绩效方案如何合理设计才能让人服气?

北京华一康健国际医院管理中心http://www.huayikangjian.com2025-02-19 09:12:22

【字体: 打印本页

提示:医院年度绩效工资预算管理,绩效工资的有限性决定,有人多就会有人少,鉴于绩效涉及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敏感度高关注性强,如何合理设计绩效方案,让大多数人服气和满意是个难题。


在医院的精益运营绩效管理体系中,绩效方案的设计无疑是核心环节,其重要性不仅体现在直接关乎医务人员的工作热情与职业成就感,更深刻影响着医院的整体运营效能与长远发展走向。一个精心雕琢、科学合理的绩效方案,如同强大的引擎,能够充分释放员工的潜能,有力推动医疗服务质量迈向新高度;反之,若绩效方案存在缺陷与不合理之处,极有可能引发内部矛盾冲突,导致工作效率大幅下滑,甚至影响医院的社会声誉。笔者1980年上班,1986年探索医院奖金分配,至今已有40余年,1994年探索总结的《医院奖金两次分配法》发表在中国卫生经济杂志,经历了三次医改,发表了诸多的实操总结性论文,2009年伴随第三次医改创办誉方医管,相继出版《现代医院精细化运营绩效管理实务》、《医院绩效变革--工作量效能积分绩效管理模式》、《DRG DIP精益运营绩效管理实操手册》,面对工资总额预算管理及DRG/DIP付费制度改革,三明医改模式全覆盖,“年薪制”下医院绩效如何设计?究竟如何设计出一套令人信服的医院绩效方案呢?是目前医院绩效管理中遇到的难点问题?谈一下个人的思路。


一、绩效目标导航


医院绩效方案的构建,首要任务是精准锚定目标,这是整个方案的 “指南针”。医院绩效方案设计,要充分考虑医院的功能定位,医院发展阶段,医院历史文化背景,是追求卓越、是追求精益管理、是追求生存的成本管控当下,是适应医改新时代等,还是以显著提升患者满意度作为核心导向?还是以医院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导向?不同的导向选择,绩效管理就会有不同的 “赛道”,就会有不同的绩效指标筛选和不同的权重确定。只有设定明确、清晰的绩效目标,才能让医务人员明晰努力的方向,使绩效评估有的放矢,更具针对性和准确性。


二、绩效指标精筛


绩效指标的选取是一门艺术,也是科学。理想的绩效指标应具备科学性、可操作性与可衡量性三大特质。


绩效的外延和内涵在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外延和内涵都在拓展,指标太多,会给数据统计与效果评估带来极大困难;而过于简单片面的指标,则难以全面、真实地反映医务人员的工作价值与成果。


一般来说,可以把科室多维绩效指标,按照工作量指标、医疗技术服务项目指标、DRG/DIP指标、成本控制指标、KPI考核评价指标等多个维度进行指标的精挑细选。在指标选择中,注意与绩效目标的关联度,注意避免指标之间的重叠与冲突,确保每个指标都能各司其职,独立发挥作用。


三、指标权重赋分


确定了科学合理的绩效指标后,权重的合理设置就成为了影响绩效评估公平性与有效性的关键因素。权重设置犹如一场精密的 “天平校准”,必须精准体现医院的战略重点与价值导向。


对于医院重点扶持、大力发展的科室或业务以,如特色专科,其业务量增长、技术创新突破科室等指标的权重可适当提高,以激励科室在优势领域持续深耕,打造医院核心竞争力。对于公益性科室,指标权重可以调整,充分体现向公益性科室倾斜。


由于不同岗位的工作性质与职责差异较大,临床一线岗位和后勤保障岗位的指标权重应区别对待。需要通过岗位价值评价,确定绩效内部合理分配关系,让绩效评估更加公平公正,精准反映每一位员工的实际贡献。


四、员工参与沟通


绩效方案的设计绝非 “闭门造车”,而是一场需要全员深度参与的 “集体智慧盛宴”。


在方案设计过程中,医院应积极搭建沟通桥梁,通过组织座谈会、开展问卷调查等多样化方式,广泛征求医务人员的意见与建议,倾听员工的声音,解能够为绩效方案注入 “源头活水”,使其更具现实可行性。


沟通交流的过程也是绩效方案的宣传推广过程,让医务人员深入理解方案的初衷、意义与实施细则,从而增强对方案的认同感与接受度。


只有当员工真正认可并深度参与绩效方案的制定,在执行过程中才会主动作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减少抵触情绪与执行阻力。


五、动态调整改进


医疗行业处于快速发展的变革浪潮中,医院的运营环境也在不断变化,这就要求绩效方案必须具备动态适应性,不能固步自封、一成不变。


医院应建立定期评估机制,对绩效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全面、深入的评估分析,广泛收集各方反馈意见,精准剖析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及时对指标和权重进行优化调整。


随着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深入推进,按病种付费逐渐成为主流支付方式,医院的绩效方案也应顺势而为,更加注重病种成本控制和医疗服务效率的提升,以适应医保政策的变化,实现医院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持续不断的优化改进,使绩效方案始终保持科学性与合理性,紧密贴合医院发展的实际需求。


六、绩效注意事项


第一,三公原则。方案的制订全程都应保持高度透明,让每一位员工都能毫无障碍地知晓绩效评判准则。这不仅要求评价标准清晰明了、整齐划一,还需通过公示、宣讲等方式,确保员工深入理解,从源头上保障他们的知情权。


第二,合理性原则。绩效指标务必与医院长远发展蓝图深度关联,精准锚定各科室、各岗位独特的职责范畴与工作特性,既为员工设立具有一定挑战性、催人奋进的绩效目标,又充分兼顾现实可行性,确保员工 “跳一跳,够得着”,避免目标遥不可及挫伤积极性。


第三,全面性原则。摒弃单一聚焦财务指标的传统模式,将医疗质量、患者满意度、团队协作以及创新能力等非财务指标全面纳入考量范围,采取多维价值驱动,方能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现员工的工作成效与价值,促使员工在各个关键领域发力,而非仅着眼于经济效益。


第四,激励性原则。绩效方案贵在调动积极性,充分体现他们的价值,激发他们工作的热情,更好的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第五,数据化原则。通过信息化建设,精准统计核算各项数据,数据说话,推动工作效率提升,提升员工认同度。


总之,一套令人信服的医院绩效方案,需要从明确目标导向、精心筛选指标、合理设置权重、鼓励全员参与以及持续优化调整等多个关键环节协同发力。只有如此,才能打造出一套既能激发医务人员积极性、又有利于医院长远发展的卓越绩效方案,推动医院在医疗服务质量、运营管理效率等方面实现质的飞跃,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贴心的医疗服务。

注:上述内容系转载,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 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包含文中图片的版权来源),本站不承担前述引起的任何责任,如原著作方不同意转载,可随时来电沟通删除转载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