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从襄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获悉,该市“三医联动”改革获第二届湖北改革奖。湖北改革奖是省委、省政府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旨在表彰和奖励为改革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项目、企业、单位和个人,营造勇于改革创新、争当改革促进派和实干家的社会氛围。“三医联动”是指医疗、医保、医药改革联动。2017年以来,襄阳市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提水平”的总体思路,按照“要坚持小口切入、坚持问题导向”的要求,全域深化“三医联动”改革,实施六大举措,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有力破解了“看病难、看病贵、看病烦”,增强了群众获得感。
完善医改政策体系。襄阳市委、市政府印发《襄阳市全域深化“三医联动”改革实施方案》,形成“1+10+39”的改革政策构架,医改工作逐步由打好基础转向提升质量、由形成框架转向制度建设、由单项突破转向综合推进。“1”是“三医联动”改革方案,“10”是配套出台了医联体建设等10项任务的文件,“39”是细化的39项改革措施。
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将升级改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纳入市政府“十件实事”,落实村医养老保险政策,3年完成了625名免费订单培养大学生村医任务;下沉优质医疗资源,组建33个医联体;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慢性病团体健康管理试点。2018年,襄阳全市医疗机构上转病人较上年下降27.03%,下转病人较上年上升41.78%。
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成立市政府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开展制定医院章程试点;落实取消药品加成财政补偿政策;制定489项新开展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实行公立医院编制备案制管理;开展薪酬制度改革试点。2018年,医院收入结构持续优化,城市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收入占医疗收入比例达36.05%,较2017年上升7.16%,较改革前的2016年上升了22.83%。
建立全民医保制度。按照“总额预付、过程管理、结余留用、超支分担”的要求,实施医保总额预付制度改革;提高12个病种定额结算标准,实行104个病种按病种收付费,对291个病种实行按病种结算;医保等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试点范围由南漳县扩大到枣阳市、宜城市、老河口市等县(市)和襄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规范医药供应保障。全面执行药品购销“两票制”,襄阳市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实行药品带量采购,建立市级短缺药品供应保障多部门会商联动机制,批准市中医医院的2个中药制剂在6家县级中医医院使用,加强医用耗材集中招标采购精细化管理。
改进群众就医体验。实施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年至2020年)和医院管理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加强医院规范管理,优化就医流程,推进“互联网+医疗”信息化便民措施,提升服务质量,群众就医、结算更加方便、快捷、舒心。
相关链接
- 湖南道县:“三医联动、六医协同”集成改革助推医疗服务提质增效【2025-09-03】
- 山东淄博召开“三医联动”助推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专题培训会【2025-08-25】
- 云南元谋县实行“三医联动”改革 有效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2025-07-25】
- 首期三医联动研修班赋能重庆医改实践【2025-07-08】
- 滨州市举办三医联动政策下医院运营管理改革培训班【2025-06-24】
- 国家公立医院改革示范项目落地襄阳【2025-09-01】
- 襄阳市襄城区召开优抚对象医疗费“一站式”结算服务定点医院新闻发布会【2025-07-30】
- 襄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揭牌 “三大中心”共建开启【2024-12-31】
- 襄阳市公立医院监督管理改革工作专班会议召开【2024-12-24】
- 襄阳区域公立中医医院联盟成立【2024-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