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里,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各地各有关部门紧紧围绕深化医改重点任务,全方位推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落细。当前,全年工作进入尤为关键的阶段,各地应如何把握住重要窗口期,进一步突出重点,以系统性思维更加主动地抓实抓细年度医改工作落实?健康报特开设“深化医改·见实效”专栏,对部分省份、地市和医疗机构深化医改工作取得的成效进行展示。
本期介绍的是福建省一年以来积极践行“健康是1”的重要理念,“清单式”深入推广三明医改经验,突出建机制、补短板、强基层,以改革激发活力促发展的相关工作。
□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 杨闽红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医改作出重要部署,明确提出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回到福建考察时,强调要聚焦人民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优先抓好民生领域各项改革。福建省牢记嘱托,积极践行“健康是1”的重要理念,“清单式”深入推广三明医改经验,突出建机制、补短板、强基层,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新征程上奋勇争先,实干争效。
从“星火燎原”到“薪火相传”
三明医改经验巩固提升
福建省坚持边培育、边推广、边提升,既持续抓好三明医改经验的普及推广,又注重引导其他地市因地制宜探索创新,全面营造“学三明、抓医改、勇争先”的改革氛围。
一是突出以点带面,充分发挥三明医改示范引领作用。作为三明医改经验的策源地,福建省近年来根据改革措施的优先序与成熟度,及时将三明医改经验转化为全省政策措施。三明医改具有标志性、关键性的主要经验做法,如实行一位政府领导分管“三医”、重构医疗保障管理体制、取消公立医院药品耗材加成政策、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完善医务人员薪酬分配机制等,已全面推广并取得积极成效。今年,《三明医改百问》《三明医改十年实践》相继出版,三明医改展览厅建成开放,进一步发挥了三明市全国深化医改经验推广基地作用。
二是力促多点开花,因地制宜培育更多改革经验。医改是世界性难题,问题挑战层出不穷,改革之路需要更多的“三明”。我们大力弘扬三明医改“人民至上、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鼓励支持各地打好医改“特色牌”。如福州市立足省会城市特点,整合8家市属医院,组建2个市级总医院,探索构建“多院一体”的集约发展、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新机制;厦门市发挥经济特区优势,汇聚国内高水平医院的优质资源与先进理念,加快打造“闽西南”医疗服务高地;龙岩市传承发扬“红医”精神,以实施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为契机,探索在市委深改委下设医改专项工作小组、推行“三医”部门领导交叉交流任职等举措,巩固完善“三医”协同治理机制。全省各地的改革探索,丰富拓展了三明医改经验的内涵,逐步成为深化医改新的“火种”。
三是强化分类指导,“清单式”深入推广三明医改经验。福建省2024年下半年召开的省委十一届六次、七次全会,强调将医改放在深化具有福建特色改革的首要位置,明确了今后5年深化医改的主要目标任务。今年6月,出台《福建省巩固提升“三明经验”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行动方案》《福建省“清单式”深入推广三明医改经验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召开全省深入推广“三明经验”深化医改工作现场推进会,细化制定了巩固提升三明医改经验的4个清单。其中,推动与三明市情相近的南平、龙岩、漳州、莆田、宁德等地实现全方位推广,以增强改革的连片效应;基础条件较好的福州、厦门、泉州等地,在完成经验推广“规定动作”的基础上,探索更多原创性改革。同时,积极推动医改政策进党校、进高校、进基层,组建医改宣讲“小分队”,深入市县进行针对性指导,广泛凝聚改革共识、压实各级改革责任。
从“病有所医”到“健有良方”
打造优质高效新体系
健康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标。福建省紧扣“大病重病在本省解决、常见病多发病在市县解决、头疼脑热等小病在基层解决”目标要求,加快推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扩容和下沉共享,为人民健康提供更可靠的保障。
一是坚持以需求为导向,推进医疗资源均衡配置,让群众看得上病。完善和落实政府卫生健康投入机制,2024年,全省卫生健康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9.3%,比全国高约2个百分点。根据全省人口发展形势与疾病谱变化,聚焦短板弱项扩容医疗卫生资源。2024年,全省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分别达到5.94张、3.11人、3.60人,较2020年增长13.79%、22.44%、22.45%,体现了资源配置更加注重人才技术要素的改革导向。全省100%的县级医院、98%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到医疗服务能力标准,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更加公平可及。
二是坚持以质量为核心,提升医疗卫生能力水平,让群众看得好病。针对优质医疗资源相对不足问题,福建省布局建设8个国家级和13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抓紧落实十大功能定位。2024年,项目医院填补国内技术空白16项、省内空白113项,三、四级手术占比分别提高15.5个百分点、6.7个百分点。通过医疗能力的提升,全省参保患者省域、市域内住院量占比分别达到95.95%、83.17%,疑难重症诊治水平稳步提升;全省基层诊疗量占比升至58.63%,位居全国前列。
三是坚持以健康为中心,推动防治结合、医防融合,更好守护群众健康。福建省完善慢性病综合防控体系,建成12个国家级和47个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已覆盖全省56.6%的县(市、区);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86.5%,糖尿病、高血压规范化管理率达到89.69%、88.84%。2024年,全省常住居民人均预期寿命79.5岁,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至7.14/10万、1.71‰、2.84‰,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降至12%,主要健康指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健康中国年度考核中连续两年获评优秀。同时,三明市发挥医改先行优势,今年6月启动实施“健康效益驱动数智化全生命周期慢病共管体系建设及推广应用”项目,聚焦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阻肺等四大慢性病,探索“防筛诊治管康”一体化服务模式。
从“监管联动”到“服务联心”
“三医”协同成效凸显
群众有所呼、改革有所应。福建省坚持在深化医改中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注重寓监管于服务之中、在改进服务上多下功夫,强化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力,共同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
一是强化勤俭办医理念,协同夯实“公益性”基础。围绕破解群众“看病贵”,药品、医用耗材集采扩大到764种和63类,平均降幅超50%,有效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按病组(DRG)、按病种分值(DIP)付费改革实现全覆盖,2024年职工、居民医保住院目录内报销比例分别达85.6%、68.5%,同比提升0.32和2.5个百分点。围绕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2024年,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收入占比达到36.03%,收入结构逐步优化;出台实施县级以上公立医院薪酬总量管理办法,更好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在不断努力下,全省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效果评价连续10年保持全国前列,三级公立医院绩效监测结果连续5年位居全国前6。
二是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选准做实“小切口”创新。针对“陪护难”,积极开展免陪照护病房服务,完善财政补助、医保支付及护理员免费培训等配套政策,试点范围扩大到全省131家医院的524个病区。针对“检查多”,全面推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建立全省统一互认信息平台,涉及70%以上诊疗中常用、高频、高值检查检验项目,累计互认10.8亿项次。针对“看病烦”,在全省公立医院推行“先诊疗后付费”,探索开展普通门诊“一号管三天”“一次挂号管一次就医流程”等就诊模式;共享中药房服务覆盖77%的县域,基层群众看中医、用中药更加方便。
三是围绕促进多方共赢,助力发展“大健康”产业。协同完善医药招标、采购、交易、结算、监督一体化省级采购平台,药品耗材货款医保结算周期缩短至23个工作日,有效减轻医药企业运营压力。推动高水平医院与高等医科类院校等深度合作,加强医工融合与研究型医院建设,助力培育生物医药新质生产力。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划之年。下一阶段,福建省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以改革激发活力促发展。
相关链接
- 福建省医改研究会公立医院专委会及公立医院改革服务站挂牌成立【2025-09-28】
- 福建宁化探索“红医+”模式 构建红色健康服务助医改【2025-09-23】
- 首届福建省医院大会在榕召开【2025-09-15】
- 福建举办全省深入推广“三明经验”深化医改工作培训班【2025-09-12】
- 福建举办深入推广“三明经验”深化医改工作培训班【2025-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