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坚持综合改革与发展高效联动 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共建共享

北京华一康健国际医院管理中心http://www.huayikangjian.com2023-11-27 08:31:41

【字体: 打印本页

今年来,泉州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传承弘扬“晋江经验”,稳步推进深化医改工作,坚持综合改革与发展高效联动,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共建共享、同质下沉,有效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看好病”问题。1-9月,全市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性收入占比(35.67%)、规范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占比(74.80%)等医改重点监测指标整体趋优或保持福建全省前列。
完善高位嫁接政策
改革医疗资源供给体系
抓医疗技术合作共建。泉州市出台《泉州市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高水平医院专家来泉诊察费标准》。明确国家级优质医疗资源来泉开展的10项医疗服务项目执行省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同等收费政策,支持和推动全市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和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坚持“一院一策”高位嫁接,引导市属公立医院与“国家队”高水平医院建立技术协作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名医工作室。市政府与上海九院意向合作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市卫健委、市第一医院与上海九院成立“医疗技术协作中心”。市政府与福建中医药大学将合作共建“海丝中医药中心”。
抓区域医疗中心运行。上海六院福建医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福医大附二院(国家省级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已获批中央预算内资金合计6.8亿元。上海六院福建医院晋东院区(福建和敏医院)新投资20亿元开工建设,福医大附二院全院住院病人中病危及病重患者占入院人数37.07%,两个中心累计开展130项新技术、新项目。国家、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初步实现输出医院的品牌、技术、管理平移。积极推动泉州市第一医院创建综合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打造福建省南部区域医疗高地。
抓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出台《泉州市属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专项资金管理规定》,加强资金、绩效、人才等资源要素投入,去年投入经费补助2730万元,支持市级公立医院科研、创“双高”。出台《泉州市临床学科建设专家评选管理暂行办法》,遴选首批全市52名临床学科建设专家。现有国家级、省级、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分别6个、82个、48个;新增国家级重点专科1个、省级重点专科20个和6个对外合作项目、5个市级重点专科、7个临床亚专科、8个市级诊疗团队和5个市级专科(专病)中心,支持立项114个医疗卫生科研项目,形成一批特色专科、优势专科和平台专科。41家医疗机构实现检查检验结果共享互认,减少群众不必要的重复检查。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出院患者四级手术占比14.54%;三级公立医院四级手术占比16.27%,三级综合公立医院四级手术占比达15.16%,市域内住院量占比达82.22%,上述指标同比均明显趋优,区域诊疗能力明显提升,全市住院患者满意度达91.83分。
改革人事薪酬制度
引育高层次医学人才
探索编制管理方式。创新实行“规模控制、按实核编”管理,全市建立“人才周转编制”200余名。落实公立医院编制备案管理制度,支持公立医院根据实际用人需求,在核定的机构编制总量内自主使用编制专项招聘专业技术人才,医院获得更多的自主权。在泉州市正骨医院开展市级公立医院人员总量控制备案管理试点,7个县(市、区)试行县级公立医院人员总量控制备案管理,明确按照医院核编标准,结合实际开放床位数、医院等级等指标核定人员控制总量,实行动态调整。
加大人才招引力度。深入实施人才“港湾计划”,推动人才培养高位嫁接,对高层次卫生人才相应地在待遇、住房、医疗保障等方面予以不同程度的倾斜和保障。落实政府特别补助金政策,改善市直医院高层次、实用型、培养型人才结构和待遇。实施人才精准培养,对市直医疗卫生单位全职引进医学博士给予最高每人30万元的安家补助费;予以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20万元一次性补助。提高公立医院高级职称岗位比例,三甲医院35%、三级医院30%、二级医院25%,并实行高层次人才职称聘任专项管理。“十四五”以来,新增医疗卫生领域高层次人才909人,现有医药卫生领域专技人员2147人入选市级高层次人才。遴选首批全市52名临床学科建设专家,柔性引进市级专家团队6个,新增名医工作室35个,引进客座专家12名,新聘9名泉籍名医顾问。
健全薪酬分配办法。出台《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绘制薪酬改革“施工图”,明确市属公立医院工资总额年增长率为8%;建立健全内部分配和绩效考核制度,鼓励更加灵活的薪酬激励措施,重点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作出突出成绩的医务人员倾斜;在核定工资总额内,允许医生、护士和后勤团队薪酬按5:4:1自主分配工资总额。全市26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均制定医院内部薪酬制度考核方案,二级以上公立医院人员薪酬中稳定收入的比例达到34.53%,人员支出占业务支出的比例达到38.4%,人员薪酬中固定部分占比达到47.68%,医务人员满意度评分提高到90.85分。
释放“三医”协同效益
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同质下沉
协调推进“药价保”改革。落实市政府关于《促进“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若干措施》等文件,协调跟进规范调整287个医疗服务项目及价格。组织公立医院跟进落实国家、省药品和医用耗材“集采”,平均降幅分别为46.56%、76.39%。全市药品耗材集采品种分别扩大至494种、35种(其中市级集采品种10种)。推动落实药品耗材集采结余留用激励机制,明确公立医疗机构在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中形成的结余资金,可用于医务人员的奖励性绩效。在4家医院实施省DRG收付费改革试点的基础上,推动首批28家医疗机构实行DRG付费改革,启动第二批30家医疗机构DRG付费改革。优化完善县域医共体医保基金打包支付办法和绩效考核方案,在全省创新实施“提高县域内住院量、降低县域内住院率、提高县域内参保率”激励机制,制定导向清晰、利益联结、层次递进的绩效考核制度,加强县域医共体医保打包结余资金的使用管理,2022年县域医共体医保基金打包结余3.28亿元。
提高医院运行效率。县级以上公立医院都实施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规范医院内部治理结构和权力运行规则。全面实行院长、党委书记、总会计师目标年薪制和年度绩效考核制,年薪由各级财政支付;年度考核结果与医院领导任免、工资总额核定、拨付预算、评优评先、职称评聘等工作挂钩;核定市属公立医院院长(书记)、总会计师2022年管理绩效年薪436万元。加强市直公立医院成本管理,将成本控制纳入2023年市属公立医院院长、书记年度考核指标。医疗服务性收入、药品耗材收入、检查化验收入比例近36:37:27,公立医院收入结构不断优化。62.86%公立医院实现收支平衡,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出院者平均住院日6.69天。建设责任共同体、管理共同体、服务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四个共同体”县域总医院11家。泉州市第一医院、晋江市医院被列入省级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示范单位。健全医改重点监测指标分析、通报、预警、督办机制,提高公立医院医改“成绩单”。医疗服务性收入占比、四级手术占比、出院者平均住院日、医疗费用增幅呈现“两升两降”。全市三级公立医院(西医类)在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居全省设区市前列,5家二级公立医院在国家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获评A档,全省设区市数量最多。
促进资源共建共享。巩固全国城市医联体百家试点城市成果,着力推动省级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试点城市建设。在全省率先组建、运行泉州市医疗集团,通过资源整合、合作共建等方式拓展内涵,全面实施“双主任”管理模式,推进精细化管理和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累计选派20批次、172名医师帮扶成员单位,加强“传帮带”,帮扶2家乡镇卫生院成功升级为二级医院;依托“五大医技中心两平台”(五大医技中心:医学影像、心电诊断、医学检验、病理诊断、消毒供应;两平台:远程会诊、双向转诊)信息化系统,实现集团内成员单位患者诊疗数据共享、诊断水平同质化;今年1-9月,开展医疗服务73627例次,门诊与住院上下转18633人次。建立50家三级医院“组团式”对口帮扶11家县域总医院、二三级医院“结对”帮扶基层卫生院机制。县域“六大中心”应建尽建54个,消毒供应、检验、病理、心电、影像和远程短视频会诊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覆盖率分别达到100%、98.58%、96.62%、100%、100%、100%,推进医疗服务同质化。县级医院创建18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开展新技术新项目56项,三四级手术占比达77%;8个县域总诊疗量年增长约12%。今年来,泉州市县域内住院量占比明显提高。
注:上述内容系转载,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 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包含文中图片的版权来源),本站不承担前述引起的任何责任,如原著作方不同意转载,可随时来电沟通删除转载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