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破壁减负提质效 医改推进有力度

北京华一康健国际医院管理中心http://www.huayikangjian.com2025-07-14 08:58:09

【字体: 打印本页

近年来,泉州市以改革创新为引擎,坚持“党政统筹、三医协同、服务同质”工作导向,深化健全高效联动治理体系,释放医改政策温度,有效破解群众看病就医急难愁盼问题,进一步疏通民生堵点、提升群众获得感、编织泉州的“健康中国”梦。

破壁 以党政统筹通改革梗阻

打破部门壁垒、理顺管理机制,是医改攻坚的首要突破口。我市从机制体制建设切入,统筹财政、编制、人事等核心资源,让改革指令畅通无阻、高效落地。实现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面覆盖,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推行院长、书记、总会计师目标年薪制,公立医院薪酬总量年增长8%以上。“十四五”以来,全市财政投入公立医院27.28亿元;11个县(市、区)建立医学人才“编制池”;今年以来,新增市级医疗卫生健康领域高层次人才294人,现市级医疗卫生健康领域高层次人才总数3546人。

“医改是一项系统工程,离不开党政主要领导把方向、亲自抓!”参与医改实践的干部深有感触。“多总院”“双总院”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机制及“中医联盟—共享药房”等服务模式创新探索,让泉州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践中打造出差异化“品牌”。

减负 靠三医协同降群众负担

完善“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机制,持续深化“药价保”改革,精准破解药价虚高、检查重复等传统“看病贵”痛点。在药品耗材改革领域,全市集采品种扩大至药品818种、耗材64种(含市级集采),市级耗材带量采购平均降价超60%;单列门诊统筹支付药品目录扩至83个。

医保支付方式不断优化,推行DRG付费、511个病种收付费改革及中医特色病种支付试点,完善县域医共体医保基金打包支付和考核机制。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19批次1241项,每年为公立医院增加医务性收入约1.16亿元,让专家门诊诊查费比价更合理,也让公立医院收入结构趋优化。

数据显示,2022—2024年我市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6.97天,医疗服务效率明显提增。2024年全市医疗服务性收入占比36.79%,较2020年提高3.71个百分点;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医疗费用增长率1.47%,门诊、住院次均费用增幅分别为-5.65%、1.50%,有效合理控制医疗费用。

提质 凭资源下沉享服务同质

依托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航船,我市大力加强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推动医疗服务供给同质化,让分级诊疗效能持续增强,一张全域覆盖的同质服务网基本成型。

在城市层面,深入推进国家百家城市医联体试点市及省级紧密型医疗集团试点建设,自组建、运行泉州市第一医院医疗集团以来,累计在10家成员单位开展新技术、新项目400项,开设3个“联合病房”,手术费用降低30%,实现资源高效贯通。县域层面,8个县(市、区)组建11家医共体,晋江市“三总院”、安溪县“双总院”顺利运行,2家县级中医院作为牵头单位;县域在“六大中心”基础上,积极拓展集中审方等十大共享中心。专科联盟联动方面,同步建设34个市域专科联盟,覆盖167家医疗机构,激活基层医疗服务活力。

目前,我市拥有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6个、省级82个、市级72个,引进国家高水平“名医工作室”21个,正骨学术流派占全省总数近20%;7家县级综合医院纳入国家卫健委“千县工程”,建成省级临床重点专科8个和省级县级医院临床重点专科18个,为群众提供不同层级、多样需求的优质专科服务。同时,随着“先诊疗后付费”“一次挂号管三天”“免陪照护”病房、检查检验结果共享互认等举措推行,群众就医更便捷,满意度稳居全省前列。

注:上述内容系转载,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 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包含文中图片的版权来源),本站不承担前述引起的任何责任,如原著作方不同意转载,可随时来电沟通删除转载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