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卒中中心质控推进项目” 省级质控经验交流会在成都开展,此次交流活动由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指导,是中国卒中学会 “2020卒中中心质控推进项目” 在临床工作中的进一步贯彻落实与实施,旨在完善全省卒中防治管理体系,指导各医院系统规范开展卒中防治、建设卒中中心,并通过深入质控指标化卒中管理,提升均质化医疗服务水平。
“健康中国2030”战略规划明确提出“促进医疗卫生专业公共服务的均质化”的目标。2020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发文,要求各类医疗机构要充分利用相关质控指标开展质量管理工作,不断提升医疗质量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据2018年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显示,我国现有脑卒中患者1242万,每年有240万新发病例及196万人因此死亡,是中国人的首位死因。脑卒中防控的严峻形势给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提出挑战。2018年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正式成立并开展的一系列质控工作至今,取得了显著成效。根据中国 “国家卒中登记(CNSR)” 研究三阶段脑卒中医疗质量现状对比显示,近十年来,我国卒中医疗质量指标逐年提升,患者住院病死率和复发率显著降低。
“中国卒中学会成立于2015年,也是我国首次以一个疾病成立的一个一级学会,为什么呢?因为这个疾病的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而且给予它的不光是个医学问题,还可能带给患者沉重的一个经济负担。”中国卒中学会副秘书长何士大说,学会从成立以来就在抓质控,“医疗过程质量指标与医疗机构和临床医务人员诊疗行为密切相关,也是持续改进和提高卒中医疗服务质量的关键环节,我们如何改善我们的医疗服务工作,这是中国卒中学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
那么医疗指标主要关注哪些方面?何士大表示,指标就是降低它的发病率,因为发病率的因素包括可控的和不可控的。比如基因和年龄增长是不可控的,降血压、降血脂,不抽烟少喝酒是可控的,这也是一级预防。“从我们的质控数据上来看,卒中发病的主要人群还是集中在65至70岁,但现在也有年轻化的趋势。”
“高血压现在是我们卒中的头号危险因素,现在高血压的人群患病人群也在年轻化,所以也就导致了我们的卒中发病人群的年轻化。当然年轻的卒中病人他有自己一些特定的病因,这也是们未来的研究方向。”四川省质控中心主任、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周东教授表示,为了尽可能的减少卒中对患病人群带来的这种致死致残率,国家设立了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中国卒中学会搭建了网络医院质控联盟。“经过5年的工作,我们的质控指标的完成率从最初的4%~8%,提升到了全国指标的24%,其中四川地区平均指标也在28%左右。”
根据2019年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信息平台对关键性过程进行监测显示,卒中患者入院48小时内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率为83.5%,出院时合并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治疗率为64.8%,尤其是出院时合并房颤的脑梗死患者抗凝治疗率仅为46.4%,仍有提升空间。这也提示在卒中规范化综合治疗中,提高抗栓、降压、抗凝治疗率,将有效推动质控水平提升,同时也是未来脑梗死医疗服务质量持续改进的重点方向。
“现在我们四川的卒中中心数量在县级医院比例还没有达到国家的要求,主要面临硬件和人才方面的问题。”四川省卒中学会会长、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何俐教授表示,虽然四川在临床落实主要的关键指标完成还不错,尤其在一二级预防上面,特别是住院和出院,但是患者出院以后是一个长期性的问题,并不是一个大医院单独或者一个县医院能够单独做的,它需要结合到社区的公共卫生的共同防控。
据了解,今年年7月,随着“中国卒中中心质控推进项目” 的正式启动,将进一步发挥省级综合卒中中心和卒中中心医院的医疗优势,以点带面,建立区域辐射式的卒中中心联盟体系医院,以专家会 “走上来” 和 “走下去” 的形式为依托,解读并落实新的质控指标,强化和推动卒中急救与二级预防的综合管理,促进我国卒中医疗服务质量的改善 。
相关链接
- 四川发文引导规范民营医院高质量发展【2024-12-24】
- 四川甘孜:全面提高州域藏医医疗综合保障能力【2024-12-18】
- 四川达州市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动员部署会召开【2024-12-11】
- 四川万源:医疗帮扶聚合力,县域医改谱新篇【2024-12-09】
- 四川加强重症医疗服务能力建设【2024-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