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凤冈县创新‘686’举措 推进卫生健康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专场新闻发布会在遵义市举行。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凤冈县全县拥有医疗卫生机构126家,其中:三级医疗机构1家,二级医疗机构3家、县公共卫生机构1家、乡镇卫生院14家、民营及其他医疗机构107家。先后荣获“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单位”“中国长寿之乡”“省级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等殊荣。
近年来,凤冈县因地制宜探索形成了以“构建六大体系、健全八项机制、重塑六大格局”为核心内容的“686”医疗改革模式,走出了一条符合县域实际、体现凤冈特色的医疗卫生改革新路子。率先在全国推行乡村医疗卫生一体化,将村医纳入正式编制,被推荐为国家乡村振兴先进典型案例;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先后被评为全国典型案例和优秀案例;公立医院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真抓实干先后获省人民政府表彰激励;通过系列改革,5年来累计为群众节约就医成本2.82亿元。
构建科学医疗服务体系。
构建县域五级医疗服务体系。建成县级医院、医疗次中心、一般乡镇卫生院、乡级分院和村卫生室五级医疗体系,实现县级带中心、中心带一般,梯次发展。
构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健全以县疾控中心为龙头、县级医疗机构为枢纽、镇街卫生院为基础、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为网底、民营医疗机构为补充“1+18”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构建公共卫生六级体系。构建“县级慢性病管理中心—县级医院慢性病服务中心—乡级慢性病服务中心—村级慢性病随访门诊—组级公共卫生网格—家庭单元”六级服务体系,推进公共卫生资源下沉。
构建医保分级服务体系。健全“医保专班、总院医保办、镇街医保服务站、村级医保经办服务点”四级医保服务体系,构建起职责清晰、便民高效的医保服务体系。
构建医药供给服务体系。构建“分院点单、总院采购、药商配送”一体化供给服务。
构建中医融合发展体系。重塑以县中医医院为龙头、镇街中医馆为主体、延伸到村级中医阁为纵向,以县中医医院为龙头、各民营医疗机构中医馆为主体、延伸到各康养中心为横向的中医服务体系。
健全高效医疗服务机制。
包括健全高效的医改决策机制、健全科学的培才引才机制、健全稳健的财政投入机制、健全五医协同工作机制、健全乡村一体运行机制、健全互联互通信息化机制、健全公卫网格协作机制、健全医疗改革容错机制。
自主设计“凤冈县卫生健康管理服务系统”,全国首批推行县域内只用一个系统,确保信息互联互通和检验检查结果互认。2024年,完成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结果互认4851项次。推行公共卫生网格化协作机制,创新“六五四三”(六级体系闭环、五医协同、四轮同转、四高同防、三色管理)运行机制,推进医防融合和医卫协同。2024年,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达87.58%、85.86%;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35.14%。
重塑优质医疗资源格局。
包括重塑公立医院发展格局、重塑县乡医疗资源格局、重塑乡村医疗资源格局、重塑三医融合资源格局、重塑名医名家资源格局、重塑科技赋能医疗格局。
建成“1+5+9+N”医共体建设模式,拓展“六统一”内涵,以“五个贯通”促紧密共建、推资源整合。县域就诊率从2019年79.06%提升到90.67%、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人次占比从45.42%提升到65.45%。
拓展“名医工作室”创新成果,建设名医工作室27个,签约县外名医190名,推进医疗资源扩容下沉,破解基层专家资源短缺困境。重塑科技赋能医疗格局。创新建设流动医院14个,将流动医院纳入镇街卫生院门诊报销,定期深入公卫网格为群众提供服务。配备专用无人机,组建三级低空配送网络,推进资源配置更新迭代。
下一步,凤冈县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有序扩容和均衡布局,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促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全力推动公立医院“三个转变、三个提高”,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系统连续、公平可及的卫生健康服务。
相关链接
- 贵州学习推广三明医改经验培训班在凤冈举办【2025-04-24】
- 贵州省推广三明医改经验培训班在凤冈开班【2025-04-23】
- 学习推广三明医改经验 遵义市培训班在凤冈开班【2025-03-24】
- 贵州凤冈县“三四五六”推进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2024-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