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埇桥区:医改纵深推进基层 健康“保障网”持续织密

北京华一康健国际医院管理中心http://www.huayikangjian.com2025-08-21 08:43:18

【字体: 打印本页

2025年,埇桥区锚定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核心任务,以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为主线,从政策体系构建、优质资源下沉、就医流程优化等方面协同发力,实现医疗服务能力与群众获得感同步提升,绘就民生改善新图景。

政策筑基,筑牢医改实施根基。埇桥区精准施策完善医改制度体系,先后出台《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实施方案》《分级诊疗绩效考核细则》等文件,明确双向转诊标准、人才流动机制及跨省就医补短板措施,细化配套操作流程,为改革有序推进提供坚实制度支撑。通过打通上下转诊通道、推动人才柔性流动,构建起“政策联动、流程顺畅、服务协同”的工作格局,确保改革红利直达基层、惠及群众。

资源下沉,激活基层服务动能。埇桥区多措并举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形成资源下沉“组合拳”。管理人才下沉方面,选派市第一人民医院业务骨干担任基层医疗机构负责人,将三级医院管理经验与基层实际深度融合,优化组织架构、完善规章制度,推动成员单位管理效率提升30%以上,同时建立薪酬激励机制激发队伍活力。技术资源下沉方面,组织近百名涵盖20余个专科的专家下沉,开展带教查房1286人次、手术94台,填补多个基层科室空白,助力4家单位创建7个市级特色专科。名医工作室建设方面,在成员单位设立21个工作室,累计接诊患者1000余人、开展手术50余台,通过临床带教提升基层医务人员技能。资源共享体系方面,建成病理、消毒供应等共享中心,实现基层检查结果实时上传、专家在线诊断,诊断准确率达98%、时间缩短80%,2025年至今远程短视频心电诊断超5万人次、影像诊断4万人次,切实让群众“少跑路、看好病”。

精准施策,破解群众就医难题。针对跨省异地就医问题,实施“一院一策”帮扶机制,由市第一人民医院专家团队定向帮扶北部乡镇特色专科,同时通过分析就医数据、费用差异等找准症结精准施策。数据显示,全区跨省异地就医比例降至4.31%,同比下降27.38%;县域内就诊率达92.54%,同比提升0.69%,“家门口就医”成为更多群众的选择。会诊转诊服务持续升级,市第一人民医院成立多部门联合的会诊转诊管理中心,推出全流程一站式服务,组建动态专家库并建立外请专家费用分担机制。1—7月,会诊总人次突破1000(同比增长20%),上转疑难重症300余人次,外聘专家70余人次,完成手术70余台,分级诊疗格局逐步完善。

亮点引领,彰显改革创新活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实现新突破,5月金海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整体纳入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共体统一管理,由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兼任法人代表,探索人、财、物一体化管理新模式,形成可复制的“埇桥样本”。党建引领作用持续凸显,区委卫健工委成立后推动基层医疗机构党组织统一管理,各级党组织开展集中学习近200次、交流研讨130余次、主题党日活动上百次,完成5个党组织换届选举;医保资金清算中基层拨付比例达86.7%,联合市场监管部门盘活超期完好设备,延长使用期1~3年,提升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区域医疗布局更趋优化,构建“2+2”区域医疗次中心格局,在大泽乡镇、栏杆镇卫生院基础上,拓展蕲县镇、时村镇卫生院纳入建设范围,蕲县镇卫生院完成手术室改造并引进腹腔镜技术,时村镇卫生院聚焦老年医学配备16排螺旋CT等设备,形成“强院带弱院、专科带全科”的协同发展模式。长三角一体化合作深化,与南京医科大二附院共建心血管外科联合中心,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等成立专科联盟,建立常态化帮扶机制,专家定期坐诊、手术年惠及患者超5000人次,疑难病外转率下降20%。

下一步,埇桥区将持续聚焦医保支付方式调整、基层能力提升、信息化建设等重点领域,以更实举措推动医改向纵深发展,让优质医疗服务更加触手可及,为群众健康筑牢保障防线。


注:上述内容系转载,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 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包含文中图片的版权来源),本站不承担前述引起的任何责任,如原著作方不同意转载,可随时来电沟通删除转载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