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以数字化改革破解互认难题

北京华一康健国际医院管理中心http://www.huayikangjian.com2025-03-18 08:34:23

【字体: 打印本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市考察时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为解决患者跨医疗机构就医重复检查检验的问题,重庆市统筹运用数字化技术,从工作体系重构、业务流程再造、体制机制重塑等维度入手,系统推进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的数字化改革。通过改革,重庆市降低医保基金支出约7000万元,为群众节约就医费用约1.76亿元。

信息支撑 破解“不能认”难题

  推行数字化改革前,重庆市不同层级、不同区域之间的医疗机构存在数据壁垒,影响检查检验数据互联互通和快速共享,导致患者检查检验结果无法互认。改革后,重庆市重构工作体系,通过建设市级“一朵云”“一平台”“一应用”,破除医疗机构之间的数据壁垒,实现“一地检查,全市共享”和“一次检查,终身可查”的目标。

  “一朵云”即运用“云技术”搭建市级检查检验结果“数据云”。重庆市将全市所有公立医疗机构的检查检验全量数据集中存储入“云”,形成全市统一的大数据库,实现检查检验数据的标准化治理。这种方式不仅打破了医疗机构之间的“医疗信息孤岛”,汇集的海量医疗数据还可以为医学科研、医疗健康大数据应用、临床医疗人工智能等领域发展奠定基础。目前,检查检验结果“数据云”已汇聚各类结果2.24亿份,存储量达4100TB。

  一平台”即建立全市检查检验结果共享互认平台。该平台可梳理患者的过往检查检验记录,提醒医生尽量避免开具重复的检查检验项目。此外,医生通过医生工作站即可“一键调阅”其他医疗机构的检查检验资料,实时查看高清无损的原始检查检验结果,从而更加直观、准确、快速地分析诊断疾病。目前,重庆市已有1233家医疗机构和7.7万个医生工作站接入检查检验结果共享互认平台,提醒重复检查检验266.73万次。医疗机构主动调阅数据425.12万次,帮助78.85万名患者避免重复检查检验。

  “一应用”即“医检互认”数字化应用。依托“渝快办”政务服务平台,向全市2万余家医疗机构(包括民营医疗机构、个体诊所等)开放调阅渠道,实现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调阅查询全覆盖;居民通过“渝快办”政务服务平台也可以快捷查询本人既往的检查检验结果。此外,重庆市还将居民电子健康档案融入“医检互认”应用,并与医疗诊断、处方、用药、公共卫生服务、疫苗接种等模块进行整合,形成个人全生命周期健康记录,方便居民开展自我健康查询和管理。自应用上线以来,居民累计调阅550.2万次。

制定规则 破解“不敢认”难题

  针对不同医疗机构间医疗设备、检查标准、技术水平存在差异,导致医生不敢互认的问题,重庆市再造业务流程,通过统一互认范围、互认项目、技术标准、质量控制等手段,实现“一体质控,全市互认”的目标。

  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川渝两地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的通知》,明确互认机构范围、诊疗项目、技术标准等内容。制定《重庆市医学影像检查结果互认项目技术操作指南》。目前,检查检验互认项目数量已扩大至161项(检查80项、检验81项),覆盖大部分高频、高值检查检验项目。重庆市明确自身“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支点定位,重点围绕四川省、陕西省、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以及等环渝省市,有序扩大互认机构的范围和数量,为跨省就医患者提供便利。目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已联合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将两地935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纳入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范围,实现项目、标准、质控三并轨。

  重庆市探索利用人工智能控制互认质量,自主研发14个人工智能质控模型,并嵌入市级质控平台,已完成对互认平台上的云数据自动质控16.36万例次。各级临床检验、影像质控中心通过“医检互认”应用,实施室内质控、室间质评,通过“线上﹢线下”的质控方式,实现了从“事后质控”到“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质控的转变。此外,重庆市还研究形成4类14项评价指标,通过多维数据分析,实现对医疗机构互认情况的智能监管。

  重庆市依托“医检互认”应用,搭建互联互通数字化应用场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检查检验结果可以快速上传至上级医疗机构,促进了上下级医疗机构间便捷开展远程影像诊断、会诊,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下沉。目前,重庆市区域远程短视频影像诊断服务覆盖率由56%提升至96%。此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还可通过“医检互认”应用,获取上级医疗机构的检查检验结果,促进上级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有序转诊,提升优质资源使用效率,助力分级诊疗落地。

健全机制 破解“不愿认”难题

  针对医疗机构间互认积极性不高的问题,重庆市重塑体制机制,立足“医检互认”应用,会同医保、财政等多部门,共同推动数字医学影像服务改革,激励医疗机构间开展互认。

  重庆市卫生健康委会同医保部门,建立健全数字医学影像服务医保支持政策。如采取区县医保预算总额和单个医疗机构预算总额均不做调减的办法,支持医院互认。鼓励医疗机构将互认情况与个人评优评先、薪酬水平挂钩,提升医疗机构主动开展互认的积极性。重庆市医保局印发《关于支持我市医学影像检查结果互认完善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有关事项的通知》,将“数字影像存储和获取服务”纳入影像检查类价格项目内含事项,鼓励数字影像普及,减少实体胶片浪费。目前,重庆市数字胶片使用率由20%提升至80%,年节约实体胶片费用约7000万元。

  重庆市构建起“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多方共建”的数据资产治理模式,在平等准入、公平竞争、公正监督的前提下,要求建设保障单位以“稳定运行、略有盈余”为原则合理定价,面向市场提供有偿服务,保障市级互认平台的运维和服务持续稳定。此外,集中存储的检查检验数据吸引了超50家医疗人工智能(AI)头部企业汇聚重庆,研发了129个医学人工智能模型,促进人工智能与医学创新深度融合。

  重庆市落实有关部门职责分工,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统筹推进信息化平台建设和质量控制工作,制定并发布互认项目清单、互认医疗机构清单以及“负面”清单。医保部门负责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持续加大医疗服务价格优化调整力度。财政部门负责按规定落实相关投入政策。大数据发展部门负责配合应用场景建设,共同理顺平台运营机制。中医药和疾控部门负责组织协同,做好各自职责范围内的互认工作。各部门加强政策协调衔接,形成工作合力,积极有序推进互认工作。

注:上述内容系转载,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 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包含文中图片的版权来源),本站不承担前述引起的任何责任,如原著作方不同意转载,可随时来电沟通删除转载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