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印发《重庆市开展卫生人才“市聘县用”工作的实施方案》,以持续提升区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据悉,首批“市聘县用”人员将于今年3月正式到岗。
《实施方案》提出,通过采取师带徒、团队带团队等培养模式,助力区县级医院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一批特色临床科室,培养一批专业骨干,开展一批新业务新技术,提升区县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常见病、多发病诊疗能力以及急危重症患者抢救能力和传染病防控等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为了让‘市聘县用’人员真正沉下来,我们制定了‘市聘县用’人员派出机制、调配机制、约束机制、考核机制、激励机制等。”该市卫生健康委基层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派出机制上,市属医疗机构每年按照不低于上年度本单位新晋升副主任医师(含临床、中医、口腔、公卫4个类别)数量的40%,派出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执业医师到区县工作,时间不少于1年;鼓励部队医院派出非军籍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执业医师到区县级医院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技术帮带,派出人员数量不少于上年度本单位非军籍医疗类人员晋升副主任医师(含临床、中医、口腔、公卫4个类别)数量的20%;市属医疗机构、部队医院每年派出不少于2名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非临床医师类(护理、药学、医技或管理类)人员到区县级医院、区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工作,时间不少于6个月。
为了让“市聘县用”人员真正沉下去,《实施方案》要求,在执业医师类“市聘县用”人员下派区县工作期间,派出单位应当暂停其在本单位的执业活动。在下派期间,工资待遇由派出单位发放,但由接收单位每月按照出勤天数、门急诊人次量、巡诊、教学次数等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其绩效工资挂钩。
在激励机制方面,《实施方案》明确,“市聘县用”人员在基层连续工作满3年的,在职称晋升、岗位聘任等方面同等条件下享受优先政策;“市聘县用”期间,可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规定取得基层定向职称,连续服务满5年,回到原单位可按程序转评同级全市通用职称。
《实施方案》提出,通过采取师带徒、团队带团队等培养模式,助力区县级医院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一批特色临床科室,培养一批专业骨干,开展一批新业务新技术,提升区县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常见病、多发病诊疗能力以及急危重症患者抢救能力和传染病防控等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为了让‘市聘县用’人员真正沉下来,我们制定了‘市聘县用’人员派出机制、调配机制、约束机制、考核机制、激励机制等。”该市卫生健康委基层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派出机制上,市属医疗机构每年按照不低于上年度本单位新晋升副主任医师(含临床、中医、口腔、公卫4个类别)数量的40%,派出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执业医师到区县工作,时间不少于1年;鼓励部队医院派出非军籍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执业医师到区县级医院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技术帮带,派出人员数量不少于上年度本单位非军籍医疗类人员晋升副主任医师(含临床、中医、口腔、公卫4个类别)数量的20%;市属医疗机构、部队医院每年派出不少于2名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非临床医师类(护理、药学、医技或管理类)人员到区县级医院、区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工作,时间不少于6个月。
为了让“市聘县用”人员真正沉下去,《实施方案》要求,在执业医师类“市聘县用”人员下派区县工作期间,派出单位应当暂停其在本单位的执业活动。在下派期间,工资待遇由派出单位发放,但由接收单位每月按照出勤天数、门急诊人次量、巡诊、教学次数等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其绩效工资挂钩。
在激励机制方面,《实施方案》明确,“市聘县用”人员在基层连续工作满3年的,在职称晋升、岗位聘任等方面同等条件下享受优先政策;“市聘县用”期间,可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规定取得基层定向职称,连续服务满5年,回到原单位可按程序转评同级全市通用职称。
注:上述内容系转载,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 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包含文中图片的版权来源),本站不承担前述引起的任何责任,如原著作方不同意转载,可随时来电沟通删除转载内容。
相关链接
- 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对口帮扶丰都县中医院共促医疗新发展【2025-02-21】
- 重庆:推动“三医”协同与高质量发展【2025-02-20】
- 遂宁市中心医院赴重庆大学附属江津医院开展调研交流【2025-02-18】
- 重庆:五大行动推动中医药融合创新发展【2025-02-10】
- 重庆上线“渝悦·云医”互联网医院总平台【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