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始终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病烦”问题为牵引,以政策联动、信息互通、监管协同为抓手,促进“三医”高效协同发展和治理,推动医药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健康。
创新机制
推进“三医”协同
为提高“三医”协同效能,重庆市成立由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为组长,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8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重庆市“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专项改革工作专班,明确专班运行机制和部门分工,加强统筹协调和集中研究,合力推进重大改革任务落实。各区(县)均由一位政府领导统一分管“三医”工作。将推进“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专项改革等纳入市委“三个一批”重点改革任务推进。
重庆市委改革办牵头,制定印发《重庆市“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专项改革方案》,围绕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三医”协同数字化治理能力等7方面,制定22项改革措施并明确责任分工,提出15项核心绩效指标、9项重大应用场景、7项预期重大改革创新成果和10项拟出台重大政策文件。涉及医药卫生领域改革文件均由“三医”部门共同调研起草、会审会签。
工作专班每季度召开“三医”协同改革推进会,研究会商重点改革及政策调整。推进重大改革事项时,临时组建联合攻关小组在主责单位集中办公。
系统谋划
实施数字改革
重庆市加快建设全市统一的“数字健康大脑”,依托数字重庆“一朵云”,建设卫生健康云专区,实现市域公立医院全覆盖。重庆市在全国率先发布省级《卫生健康数据资源目录体系》地方标准,形成7200余个数据项,归集数据总量301.5亿条,通过一体化数字系统(IRS)依申请向其他部门(单位)提供数据资源59类。推动数据回流,实现数据支撑能力下沉区县,支撑区县应用开发。制定印发《重庆市“三医”数字化协同建设方案(1.0版)》,建设“三医”统一“驾驶舱”和数据交互中心,实现医疗、医保、医药数据互通共享,支撑就医服务、智慧治理、综合监管等应用场景。
重庆市以“医检互认”应用推进数字医学影像服务改革。依托卫生健康云,建设全市医学影像云中心,全面实现市、区(县)、乡(镇街)三级医疗机构的数字医学影像检查结果数据汇聚和互通共享,全市拥有影像设备和能够提供影像诊疗服务的公立医疗机构实现100%接入。居民可自主查询所有影像检查图片及报告。2024年上半年,医学影像胶片替代率超过80%,调阅查询量达595.9万人次,互认量达24.1万人次。节约检查费用1.01亿元。真正实现医学影像“一次检查、终身可查,一地检查、全市互认”。
重庆市建设完善“一人一码一档”电子健康档案。在全市范围内按照“一人一档一属地”原则,构建档案新建、转建、更新、异地服务的管理规则和系统建设。归集居民公共卫生服务,门诊和住院产生的诊断、检查、检验、处方、手术等全生命周期健康记录。截至2024年上半年,全市已统一建立2824.6万份居民电子健康档案首页(全市居民建档率88.0%)。
重庆推进多个应用形成实战实效,以“融跨协同”治理理念,建成“新生儿出生一件事”应用,推进新生儿家庭所需9个事项全程一次网办;建成“疫智防控”应用平台,推进跨部门实时联动、分工协作、智能辅助的传染病监测预警和处置。
“软硬”兼施
促进资源下沉
重庆市建立基层医疗卫生发展“资金池”,按一定比例提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区县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服务收入,财政投入部分资金等,根据众筹原理形成发展“资金池”,集中资金对乡镇卫生院轮流建设,有效盘活闲散资金,同时应对建设单位资金不足。“资金池”主要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医环境改造、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自2021年以来,全市已实现“资金池”区县全覆盖,截至2024年上半年,累计筹资25.38亿元,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新建或改建房屋18.47万平方米,购置医用设施设备451台(件),有效提升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改善了基层就医环境。
重庆市全面推开“县聘乡用”改革。建立骨干医师下基层机制,每年区县级医疗机构按照不低于当年新招聘执业医师类人员数量的80%派员,优先安排中级及以上职称人员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至少一年,截至2024年上半年,累计派遣“县聘乡用”人员2505人。制定系列约束措施,变更绩效工资发放渠道,区县将所有“县聘乡用”人员纳入一个新的虚拟单位,单独核定绩效工资总量。对于在基层工作满3年的人员,在职称晋升、岗位聘任等方面享受优先政策。连续服务满5年及以上的人员,回到原单位可按程序直接转评同级全市通用职称。“资金池”可分担派出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支出,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获得区县级医生的诊疗服务。
重庆市建设县域远程诊疗中心。依托区县级医院建立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心电诊断、病理诊断四大远程诊断中心,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建立区县级检验、影像、心电、病理质控中心,统一质控管理标准。建立远程诊断费用共担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区县财政按一定比例,根据诊断量对区县级医院进行合理补偿。实现四大远程短视频诊断中心区县全覆盖,“乡镇检查、区县诊断、乡镇治疗”的诊疗模式初步形成,截至2024年上半年,全市完成诊断量超300万人次。
多措并举
降低群众负担
在医疗领域,重庆市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降低大型设备检查等项目价格,提升急诊、护理、重症监护、手术等体现医护人员价值的医疗服务项目价格,2023年,新增医疗服务项目价格273项,逐步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目前正在启动1500余项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调整。
在医保领域,重庆市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动态调整创新药械所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支付标准,完善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医保支持政策,将中医优势病种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截至2024年上半年,实行DRG付费的医疗机构次均住院费用下降5.7%、患者自负费用下降4.2%,减轻患者费用负担12.8亿元。
在药品领域,重庆市推进药品耗材集采“扩围提质”,加大力度组织和参加省级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增加集采药品耗材品种数量,开展挂网价格治理。截至2024年上半年,全市集采药品耗材品种数量达690种,累计降低群众看病就医费用超68亿元。
在“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机制下,重庆市基本形成了分级诊疗格局,居民就医成本得到合理控制,健康水平不断提升,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效明显。
相关链接
- 重庆公布首批涉外医疗服务机构名单【2024-12-20】
- 重庆西区医院荣评重庆市首批五星级智慧医保示范医院【2024-12-10】
- 重庆开展住院医师规培质量提升活动【2024-12-06】
- 重庆2026年将迎来6个新三甲医院 医疗布局大升级【2024-12-04】
- 重庆:"医检互认"为患者节约医疗费用1.57亿元【2024-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