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推广三明医改经验”深圳专场新闻发布会在深圳市政府新闻发布厅举行。会上,深圳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陈清介绍了深圳因地制宜推广“三明医改”经验的实践, 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政府区长左金平、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党委书记徐小平分别从深化医改的典型经验、推进医疗服务跨境衔接和提升医疗服务国际化水平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
5年投入卫生健康财政经费1805.7亿元
深圳持续深化医疗改革
发布会上,深圳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陈清提到,“十四五”以来,深圳累计投入卫生健康财政经费1805.7亿元,年均增长11.0%。
深圳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陈清。
按照“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路径,深圳率先取消药品加成,节约采购金额140个亿;调整了近5000项医疗服务价格,2023年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收入占比提高到34.4%。推行按病种分值付费(DIP)为主的多元复合支付方式,付费的病例占比达到99%以上。
此外,深圳建立“以事定费、购买服务、专项补助”的公立医院投入保障机制,在全面落实政府六项基本投入责任的基础上,加大对公立医院基本运营、科研、教学、人才引育投入力度。2023年公立医院财政补助收入占比达到27.4%,全市公立医院均实现无负债运营。
群众满不满意是检验改革成不成功的重要标准。陈清提到,深圳从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激发医务人员积极性、持续改善群众就医体验三个方面入手,持续深化医疗改革。2023年,深圳全市个人卫生支出占全市卫生总费用的比例为16.2%,群众就医负担大大减轻。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基层为重点,强化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和扩容下沉,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也在逐步增强。目前,深圳已建成“15分钟社康圈”,社康机构诊疗量占比达到39.3%,84.7%高血压、76.9%糖尿病患者在社康机构就诊。
此外,深圳还着力补齐原特区外医疗资源短板,布局肿瘤、心血管、康复、精神、神经等专科资源。一方面,组建21家基层医疗集团,将所有社康机构交由区属综合医院举办和管理,实现社康机构网格化布局、规范化管理、便民化服务。“十四五”以来,整个深圳新增了社康机构195家,达到970家,实现了每个区至少有一家基层医疗集团、每个社区最少有一家社康机构。目前,全市有1100余万参保人绑定在基层医疗集团来首诊。
让居民在“家门口”看好病
罗湖医改有了新成效
作为深化医改的典型经验,“罗湖医改”始于2015年。发布会上,左金平介绍,为了让群众少生病、少住院、少负担、看好病,罗湖区从强化医疗资源整合共享,强化社康机构能力建设,优化强基层引导机制,持续深化医疗改革成果。2017-2023年,罗湖区社康机构平均业务用房面积由844平方米增加至1081平方米,每万名常住人口拥有的全科医生从2.1名提高到7.2名,社康诊疗量占集团总诊疗量的比例从39.9%上升到62.4%。
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政府区长左金平。
为落实健康优先战略,促进社会共治、实现基层健康治理,罗湖区建立多部门协作联动机制,实施健康罗湖行动计划,做好医防融合以及医教、医养结合。其中,在医防融合方面,罗湖区牵头成立了109个社区公共卫生委员会,投入专项资金在社区建设健康自测小屋、网格化配置自动体外除颤仪(AED),街道社康中心挂牌街道疾控中心,打造一支居民健康促进员队伍。2023年,罗湖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50.9%。
在医教结合方面,罗湖区实行市区联动,组建医防融合小组在社康机构培训、带教、坐诊等,提高社康机构防病能力。同时,成立罗湖家庭医生呼叫中心,对家庭医生签约居民进行全流程、全天候管理。 在医教结合方面,罗湖区强化教卫联动,推动社康进校园、学生体检进社康,推进健康校园建设。2022年,罗湖区监测点学校学生近视率同比下降6.3%。
在优化医养结合方面,罗湖区推动卫健与民政联动,探索将老年病医院和社康建进养老机构,实现家庭病床与居家养老床位“两床合一”,为辖区有需求的老人免费安装防跌倒扶手。探索建设智慧家庭病床,实时监测患者健康状况,提供远程短视频诊疗、在线咨询等服务。
此外,随着越来越多慢性病和常见病治疗和管理下沉到社康,为保障居民用药需求,罗湖区还率先建立医院集团总药师制度,通过整合资源成立“药学中心”,实现药品联动管理,重心下沉,使居民在社康能享受到和三甲医院相同的用药服务。
以公益性为导向
探索深港医疗合作新模式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城市,深圳在打造大湾区医疗卫生高地和推进医疗服务跨境衔接上同步发力,深港医疗合作日益紧密。发布会上,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党委书记徐小平介绍,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作为深港医疗合作的重要平台和深化医改的“试验田”,正发挥体制机制创新优势,持续探索具有深港融合特色、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路径。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党委书记徐小平。
一方面,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通过建立多元化筹资机制、设立“病人紧急援助基金”、设立全科门诊、实行打包收费等方式,保障公平公益办医,2023年医院医疗服务性收入超过37%。另一方面,医务人员以固定薪酬为主,对收受红包、回扣等行为“零容忍”,2023年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比例为4.5%,药占比下降到19.0%。
为促进医患互信,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专门设置病人关系科,制定《病人约章》,对医闹、医暴“零容忍”,及时处理患者投诉和医疗纠纷。为所有医生购买医疗责任险,充分保障患者和医院双方的合法权益。
在医疗方面,作为内地首家香港医疗服务费用异地结算单位,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实施香港“长者医疗券”计划和“病人先导计划”,已累计服务港籍患者16.7万人次。同时,率先探索救护车跨境通行、人员签证与跨境执业等规则贯通。
在药械方面,作为全国首家“港澳药械通”试点医疗机构,截至目前,医院已获批使用27种进口药品、17种进口医疗器械,累计使用超5000人次。试点经验已推广至粤港澳大湾区内地9个地市45家指定医疗机构。
为促进人才互联互通,该院建立香港医师与内地高级职称评审接轨的认定机制,37名港籍名医获评正高职称,实现在岗位聘用、科研立项、学科建设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此外,该院还成立深港医学专科培训中心,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在临床肿瘤等7个专科开展试点,遴选9家医院37个专培基地。目前,已有121名学员入培
相关链接
- 国家卫健委调研胶州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与高质量发展工作【2024-12-06】
- 国家卫健委召开2024年卫生健康系统援疆和医改工作座谈会【2024-11-29】
- 国家卫健委:各省要以地市为单元认真推广三明经验【2024-11-21】
- 国家卫健委调研胶州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与高质量发展工作【2024-11-18】
- 国家卫健委:试行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办法【2024-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