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重磅发文,要求严肃查处医务人员失德行为

北京华一康健国际医院管理中心http://www.huayikangjian.com2025-08-13 09:01:06

【字体: 打印本页

1.国家卫健委:医疗机构门诊命名不得“标新立异”

7月23日,据央视新闻消息,针对部分医疗机构使用模糊、笼统或容易混淆的门诊名称,少数医疗机构为吸引患者,利用谐音、形容词等暗示疗效的门诊名称误导患者等情况,国家卫生健康委近日发布了《关于规范医疗机构门诊名称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强调医疗机构要遵循依法合规、科学规范、清晰准确的原则进行门诊命名。

《通知》明确,医疗机构可根据自身专科特色和技术优势设置特色门诊。特色门诊名称应当真实、准确、简洁、清晰地反映专科特色和诊疗范围,可使用疾病和症状名称进行命名。多学科联合门诊名称应当充分体现牵头专科特色,后缀“联合门诊”或“MDT门诊”进行命名,或者使用重大疾病名称后缀“多学科联合(MDT)门诊”命名。不得使用违反公序良俗、标新立异、容易引发社会焦虑和争议的名称。(央视新闻)

2.全面清除虚假宣传医药广告,官方出手!

8月1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召开会议,正式启动虚假宣传医药广告集中整治工作。会议明确,集中整治工作分两个阶段推进:2025年12月底前,以省级卫视频道为重点,全面清除虚假宣传医药广告;同步开展省级台地面频道、地市级台和县级台集中整治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效;2026年6月底前,以省级台地面频道、地市级台和县级台为重点,全面清除虚假宣传医药广告,同时防止省级卫视频道问题反弹。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将建立虚假宣传医药广告投诉举报机制,自8月8日起,采取电话、电子邮件、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方式,及时受理社会投诉举报。各省广播电视局也将自8月8日起,在官方网站建立投诉入口,公布投诉举报电话。广大观众发现各级广播电视台播出虚假宣传医药广告后,可通过以上渠道进行投诉举报。(央视新闻)

3.四部门联合发文:规范“自媒体”医疗科普行为

8月1日,中央网信办秘书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综合司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自媒体”医疗科普行为的通知》。通知要求网站平台分类核查认证账号资质,清晰展示资质信息,严格标注科普信息来源,认真做好资质核验,严禁无资质账号发布专业内容。同时,强化网络行为规范,严禁违规变相发布广告,严处违法违规信息及账号,对违规账号采取取消互动功能、禁言等措施。

各级网信部门需督促指导网站平台加强管理;卫生健康和中医药主管部门要指导医院规范医务人员网络行为,加大科普知识供给;市场监管部门应强化互联网商业营销监管,依法查处变相发布医疗广告等行为,以维护公众合法权益。(“网信中国”微信公众号)

4.所有医护注意!国家卫健委重磅发文,要求严肃查处医务人员失德行为!

8月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官网发布《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2025年版)》(以下简称《准则》),旨在引导医务人员明大德、遵医德、守公德、严私德。根据准则,医务人员需遵守医学伦理要求,遵循临床诊疗指南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为患者提供规范的医疗服务;举止端庄、语言文明、作风正派、自重自爱,自觉维护行业形象;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维护正常良好的师生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通知中明确要求“严肃查处失德行为”,将职业道德的刚性约束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确保《准则》落地,监管与查处机制同步升级。地方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军队卫生部门将建立常态化监督机制,畅通反馈渠道,对群众反映的问题线索认真核查、及时反馈。医疗卫生机构也需制定内部制度,及时发现并处理违反准则的行为。无论是收受红包、过度诊疗,还是学术不端、隐私泄露,只要触碰“红线”,都会依规依纪依法严肃处理。(国家卫健委)

5.补齐基层医疗短板,国家启动“医疗卫生强基工程”

8月1日,中国发改委称,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启动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着力补齐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短板弱项。一方面,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2025年统筹各类中央资金约88亿元,支持县级医院、重点中心乡镇卫生院建设,推进县域医学影像、心电诊断、医学检验、消毒供应、中心药房(共享中药房)等5大资源共享中心提标扩能,加快实现“乡镇检查、县级诊断、结果互认”,筑牢基层服务网底。

另一方面,加快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推动12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通过远程短视频医疗、巡回医疗、对口帮扶等方式下沉基层,累计服务基层患者400多万人次;大力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招生培养工作,打造一支“留得住、干得好”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 (中国发改委)

6.国家医保局公布十一批国采药企竞争格局

8月5日,国家医保局官方微信公众号公布了第十一批国采报名情况。据国家医保局介绍,7月16日至31日,药品联采办组织开展相关药品信息填报工作。据药品联采办统计,共480家企业提交了相关药品的资料信息,这些企业将作为医疗机构填报需求量的选择范围。55个拟采购品种中,平均每个品种有15家企业,有3个品种的企业超过40家,企业数最多的达45家。

公布竞争格局后,国家医保局提示各企业做好自身成本收益核算,科学研判市场竞争格局,坚持理性报价、诚信经营,共同抵制围标、串标等不法行为。下一步,药品联采办将按程序起草发布采购标书,并进一步核查申报投标企业的资质及企业间关联关系。(国家医保局)

7.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公开征求《医疗器械网络销售质量管理规范现场检查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意见

8月6日,据国家药监局发文,为加强医疗器械网络销售监管,国家药监局综合司组织起草了《医疗器械网络销售质量管理规范现场检查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时间从2025年8月6日至8月30日。

该指导原则旨在进一步贯彻落实《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相关法规,规范和指导医疗器械网络销售的质量管理现场检查工作。指导原则详细规定了网络销售经营者与电商平台经营者的质量管理要求,包括机构设置、人员资质、制度建立、信息展示、记录管理等多个方面。有关单位和个人可将意见建议反馈至指定邮箱,邮件标题请注明“医疗器械网络销售质量管理规范现场检查指导原则反馈意见”。(国家药监局)

8.重磅!中办、国办印发《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

8月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通知指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顽瘴痼疾,必须下大力气坚决纠治。基层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不能被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束缚手脚。制定《若干规定》,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健全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对于持续深化拓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具有重要意义。

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严格执行《若干规定》,统筹为基层减负和赋能,切实把基层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束缚中解脱出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担当作为,有更多精力抓落实。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要定期督促检查,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各省级党委和政府在安排部署工作时要实事求是,党委(党组)要履行好主体责任,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强化监督执行,确保《若干规定》落到实处。(新华社)

注:上述内容系转载,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 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包含文中图片的版权来源),本站不承担前述引起的任何责任,如原著作方不同意转载,可随时来电沟通删除转载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