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让群众更有“医”靠

北京华一康健国际医院管理中心http://www.huayikangjian.com2024-09-03 08:39:22

【字体: 打印本页

日前,《青岛市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施方案》发布,提出到2025年实现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初步形成有序就医和诊疗新格局。

看病就医,是每个家庭的头等大事,也是一座城市需要着力解决的民生要事。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提高好医院、好医生的“可及性”,无疑是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破局良策,也是构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应有之义。

近年来,青岛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上做好“外引”“内培”两篇文章,在畅通下沉渠道上设计出“城区”“乡村”两条路径,着眼点始终在基层,推动优质医疗资源真正下沉“网底”。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三甲医院专家,乃至国家级名医的高端医疗服务,在青岛已从“将来时”成为“进行时”。

外引“活水”

优质医疗资源高地正在崛起

优质医疗资源是衡量一座城市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标志,代表着一座城市对重大疾病的诊治能力、减少群众因病致贫风险的实力,同时也是一座城市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保障。作为拥有超千万人口的特大城市,青岛需要与城市能级匹配的优质医疗资源,以满足城市居民对多元化、个性化、高品质卫生健康服务的期待。

如何在短时间内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倍增?“外引”无疑是成功率最高且最有效率的方式。近年来,青岛挺进北京、上海等国内顶级优质医疗资源“聚集地”,积极参与针对这一稀缺资源的竞逐,成功对接北大、清华、同济等国内顶尖高端医疗资源。如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和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胶州医院先后落地城阳区和胶州市,并顺利获评国家三级医院。仍然在建的清华青岛医院项目落户西海岸新区海洋活力区,目前已完成主楼桩基施工,正按照项目计划顺利施工。成功落地的优质医疗资源,不仅推动了青岛三级医院总量增长至35家,更在青岛医疗资源洼地“落子”,成为这些片区医疗服务能力提升新的“增长极”。

青岛成功向上嫁接优质医疗资源,乘着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东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作为建设单位,落地伊始便被注入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来自北京大学人民医院30多个学科的300余名专家在青常态化开展坐诊、教学、查房、会诊和行政管理等工作,医疗“国家队”自此常驻岛城。

近日,一名42岁的妊娠期白血病患者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顺利分娩一名健康宝宝。虽然白血病不是遗传性疾病,但绝大部分医生都会建议妊娠期白血病患者终止妊娠,及时治疗以保住生命。过去,这样的白血病患者需要远赴北京,才能为宝宝寻找一线生机。如今,在北京一号难求的国内顶尖血液科专家江倩常驻青岛,她与来自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的产科团队联手,接连创造生命的奇迹,成为群众家门口的“医”靠。

国内顶尖血液科专家江倩(中)与青岛医护人员深入交流。(记者 黄飞 摄)

这只是青岛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一个缩影。2024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在加快建设胸部疾病中心、血液中心、创伤中心、消化疾病中心、慢病管理中心、妇科中心等六大中心的基础上,挂牌成立血液中心江倩工作室、胸部疾病中心李剑锋工作室、风湿免疫科苏茵工作室,同时其他“北大名医工作室”正在筹备中。借此,该院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胸外、创伤骨科三大院士团队和国家重点学科、临床重点专科优势加速平移到青岛,至今已累计开展新技术新项目65项,其中26项为国内领先技术。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加速建设,让岛城群众受益。仅2023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一期项目就接诊门急诊患者101万人次。今年1月到7月,该院门急诊量达到64.8万人次,四级手术743例,同比分别增长26.6%、87.2%。目前,该院二期项目已经主体封顶,岛城群众足不出市即可享“国家级”专家诊疗服务。

位于城阳区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二期项目已经封顶。(记者 璩骊儒 摄)

与此同时,青岛在引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十年的成功经验基础上,接续引入省内顶级中西医资源,在医疗资源相对薄弱的即墨蓝谷和崂山张村河片区布局高水平医院。目前,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蓝谷医院项目已完成主体结构施工,正在加快内部设施安装及精装修施工。被张村河片区居民寄予厚望的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青岛医院项目主楼和裙房已全部封顶。该项目将为青岛引入山东中医药大学的优质资源及国内优质中医药人才,在青岛建设一座国内一流的现代化三级甲等中医医院(院区),为青岛中医药强市建设增加助力。

内育“良田”

本土医院“软硬件”双提升

青岛在参与竞逐外部优质资源的同时,也在积极“求诸内”,以扎实推进的医疗卫生重点项目,助力本土医疗机构做大做强。

建成启用不久的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东院区就是例证之一。新院区定位为综合性高水平三甲医院,布局在医疗资源相对薄弱的李沧区东部,不仅为周边群众的看病就医提供便利,也成为这家“老院”焕新发展的起点。东院区规划建筑面积11.15万平方米,设置800张床位,优越的医疗环境和周边居民对高质量医疗服务的需求,吸引高水平医疗人才加盟,其中高压氧科、三高六病慢病中心等高水平科室的开设,成为该院区差异化发展的重要基石。

新建成的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东院区。(记者 张晋 摄)

还有一批医疗卫生重点项目“在路上”。目前,市公共卫生中心按年度建设计划推进过半。总投资8.9亿元的市公共卫生中心项目作为青岛加强医防融合、筑牢公共卫生屏障的点睛之笔,其在建的二期工程包括新建市公共卫生检测检验中心和市民健康体验中心楼,总建筑面积达到3.1万平方米,建成后将有效缓解青岛因基础设施不足限制公共卫生能力发展的难题。

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西海岸院区项目是拓展本土高水平医院发展空间,将妇女儿童领域优质医疗资源平移至周边区市的民心工程。目前,该院区水电已开通,机电安装及精装修已完成大部分,预计2025年正式投入使用。

青岛在扩大优质医疗资源“增量”的同时,也不忘做优“存量”。目前,青岛首批老城区医院改造工程已然启动,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区改造项目占地面积9.2万平方米,包括门急诊住院楼、保健综合楼、肿瘤康复楼、产科儿科病房楼、科研教学楼5栋建筑。青岛市中心医院二期改扩建项目包括新建建筑14.6万平方米,设置床位1000张,改造部分保留建筑3.05万平方米。项目建成后,市中心医院总建筑面积达到23.6万平方米,总床位数2000张。

据统计,青岛市、区(市)两级目前共有在建医疗项目33个,总建筑面积270.7万平方米。2024年,青岛还有7个项目拟新开工,预计总投资99亿元,总建筑面积87.8万平方米。随着这些承载着群众期盼的医疗卫生重点项目的建成完工,青岛将有更多优质医疗资源出现在群众身边,共同绘就这座城市的幸福底色。

青岛着力推进医院规模等“硬件”建设的同时,聚焦学科建设、人才储备和科研能力等“软件”升级,加快建设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近日,2024年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名单揭晓,青岛市市立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位列其中,成为青岛唯一一家入列“国家队”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科。这也是青岛市市立医院继神经内科之后获批的第二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今年以来,市卫生健康委持续打造10个攀峰学科、100个市临床重点专科,新培育出3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新开展新技术、新项目322项,其中有26个项目实现省内领先。2024年,青岛市卫生系统新获省科学技术二等奖及以上等次8项。目前,青岛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部加入31个重大疾病专科联盟,同质化诊疗服务正在全市持续推进。

着力“下沉”

高水平医疗服务“触手可及”

优质医疗资源“扩容”提升的是一座城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上限,而“下沉”则是强调高水平医疗服务在群众中的可及性。

然而,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下沉,从来不是“水到渠成”,只有下大力气规划路径,才能让基层群众切实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带来的福利。

当下,青岛正在探索以“区域内部资源整合城市三甲医院包联”为特色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在城市和农村因地施策,创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两条路径。

一条“下沉”路径主要针对城区,率先在市南区试点。市南区是青岛三级医院最为集中的区域,但也因为这种“便利”,让群众习惯了无论大病小病都去三级医院“扎堆”,对家门口的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缺乏信心,落实基层首诊困难重重。今年以来,青大附院与市南区合作打造了全省首个实体化运行的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在岛城率先推进了共管病房、“1 1 1家庭医生”服务和“知名专家号源直挂”服务新模式。目前,青大附院27位专家常态化“下沉”社区卫生中心坐诊,累计接诊群众3200余人。市南区中西医结合医院依托“共管病房”接收下转病人849人次,并上转患者30人次,开展手术494台,手术人次较同期增长477%。市南区基层就诊人次同比增长了18.6%。

另一条“下沉”路径主要针对区市,率先在莱西市试点。莱西市曾是青岛唯一一个没有三级医院的县级市,医疗资源底子薄、医院经营管理差、群众本地就医意愿弱,很多患者宁肯绕路去附近的烟台莱阳就诊。青岛市市立医院同莱西市合作,积极探索“城市三级医院托管县域医共体”模式。莱西市将辖区公立医疗资源打包整合,组建莱西市医疗集团,青岛市市立医院输出品牌、管理、技术、人才,全面托管集团运营和日常管理。目前,青岛市市立医院已遴选82名常驻专家和37名特聘专家下沉莱西,“平移”32个临床、医技等学科,莱西群众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到三级医院的服务。该集团成立以来,门诊人次、出院人次同比增长20%以上,三四级手术增长40%以上,该创新项目成功入选省级县域医疗卫生高质量发展提升项目。

青岛市市立医院专家下沉莱西为患者服务。(记者 黄飞 摄)

试点的成功经验正在青岛不断复制,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在其他区市也紧锣密鼓地推展开来。市北区分别组建了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康复大学青岛中心医院为龙头引领的两大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立“三高共管”等5个联合病房、内分泌等3个联合门诊、检验及影像等4个资源共享中心,统一药品目录658种,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市北样板”雏形已现。

面对下沉的大量优质医疗资源,基层医疗机构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但它们作为承接单位,同样面临着能否“接得住”“托得稳”的考验。今年,市卫生健康委将夯实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底作为重点工作,启动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质提效三年行动,大抓基层、真抓基层、抓好基层,从软硬件两方面夯实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底座”。

在硬件方面,青岛着力推动机构提档升级,重点建设2家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5家中医特色卫生院和26家特色专科卫生院,并改造提升服务人口相对聚集的769个薄弱村卫生室,改造后的村卫生室标配观察诊查床,有智慧随访设备、康复理疗设备、必要的检查设备、卫生厕所和冷暖空调。在软件方面,青岛推动人才提能扩量。新招聘73名在岗大学生乡医,招聘人数居全省第一,同时开展乡村医生轮训,乡村医生中执业(助理)医师和乡村全科助理医师占比达54.9%。目前,全市基层诊疗量占比提升到59.96%,越来越多的群众选择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近就医。

青岛正加速推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扩容下沉,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深化紧密型医疗联合体改革,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加速推进“名医送到家门口,看病就在家门口,医疗服务走进家门口”,让优质医疗资源如活水涌流,充盈城市需要的每个角落,成为群众家门口稳稳的“医”靠。

青岛优质医疗资源加速扩容

据统计,青岛市、区(市)两级目前共有在建医疗项目33个,总建筑面积270.7万平方米。2024年,青岛还有7个项目拟新开工,预计总投资99亿元,总建筑面积87.8万平方米。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

落地城阳区,来自北京大学人民医院30多个学科的300余名专家在青常态化开展坐诊、教学、查房、会诊和行政管理等工作,医疗“国家队”自此常驻岛城。今年1月到7月,该院门急诊量达到64.8万人次,四级手术743例,同比分别增长26.6%、87.2%。目前,该院二期项目已经主体封顶。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青岛医院项目

位于崂山区张村河片区,目前主楼和裙房已全部封顶。该项目将为青岛引入山东中医药大学的优质资源及国内优质中医药人才,在青岛建设一座国内一流的现代化三级甲等中医医院(院区)。

清华青岛医院项目

落户西海岸新区海洋活力区,目前已完成主楼桩基施工,正按照项目计划顺利施工。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蓝谷医院项目

位于即墨蓝谷,项目已完成主体结构施工,正在加快内部设施安装及精装修施工。

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东院区

已建成启用。规划建筑面积11.15万平方米,设置800张床位,优越的医疗环境和周边居民对高质量医疗服务的需求,吸引高水平医疗人才加盟。

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西海岸院区项目

目前,该院区水电已开通,机电安装及精装修已完成大部分,预计2025年正式投入使用。

注:上述内容系转载,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 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包含文中图片的版权来源),本站不承担前述引起的任何责任,如原著作方不同意转载,可随时来电沟通删除转载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