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医患关系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为了防范和化解医患矛盾,社会各方面都在努力。近日,厦门市公证处给一位患者和医院做了全国首例医疗术前信息线上公证。
73岁的何女士患有甲状腺癌,到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就诊。经检查,何女士由于肿瘤较大压迫气管,一旦手术切除肿瘤后,可能导致气管软化,使其在麻醉后无法拔除气管插管,贸然拔管可能使气管塌陷导致窒息,需要进行抢救性气管切开甚至建立体外循环,手术具有较大的风险性。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客户服务部副主任王雷表示,这种具有较高风险的手术,他们有义务告知患者家属,并且征得家属的同意。“很多时候我们的医护人员承担了比较高的医疗风险,很多患者到复旦中山是试一下的态度,手术风险、手术后的并发症,医院如何去处理,医院都要充分地跟患者说明清楚,我们把这个详细情况做好之后会做一个术前公证。”王雷说。
9月27日上午,在厦门市公证处公证员的帮助下,医院及患者家属邓先生通过手机客户端,在线申请《手术知情同意书》等电子数据公证,对术前谈话及风险告知的过程进行了公证,在付款9.99元公证费后不久,厦门市公证处在线上出具了确认函。
医疗信息在线公证是指公证机构根据医疗机构、患者等提交的申请,通过公证处研发的具备实名认证、CA加密等先进互联网技术的医疗信息公证平台,依照法定程序,进行在线实时公证,保全具有法律意义的医疗电子数据,并对所保全的电子数据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的活动。
王雷表示,公证对于保护医患双方当事人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因为一旦出现医疗纠纷,风险告知环节往往是医患双方争论的焦点。他指出:“在法庭上医方肯定会说我们明确告知了手术风险,家属同意了才签字的,但是家属说,医院只拿给我们一大堆材料,我们不懂医,我们不清楚它的风险,是被迫无奈才签字的,这是司法界医疗界的一个难点,那么通过做术前公证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点,把当时我们做术前谈话这个环节固定下来,如果以后一旦出现了医疗意外,我们可以还原当时谈话的现场,明确当时医方是否履行了告知义务,家属是否有明确同意。”
厦门市公证处党支部书记林应钦表示,全流程在线医疗信息公证在全国属于新生事物,这一公证模式把服务端口前移,通过互联网将公证服务延伸到医院,延伸到病房。患者可以直接在手机移动端快速申办公证,节约救治时间,另外,线上医疗信息公证出具电子数据确认函,收取的公证费不到10元,与线下同类型公证动辄收取几百元上千元相比,大大降低了费用,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有患者担心,做了术前公证,是不是意味着免除了医院的责任?对患者来说公平吗?林应钦表示,公证的目的是加强对医患双方的保护。“手术前信息公证不是免除任何一方的责任,恰恰是从法律的角度明确医院或者患者双方的权利义务,特别是要通过公证引导当事人一旦出现医疗纠纷能够通过法律的途径来解决,而不是通过非理性的方式来解决。”
医疗信息在线公证是厦门为了缓解医患关系所做的努力,但是一种新方法在实践中,效果如何还有待检验。中国医院协会医疗法制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郑雪倩提示,在线公证要想产生效果,首先技术要过硬。“线上公证带来的问题就是怎么核实双方的身份?公证员在线上怎么核实医生是手术的医生,另外作为患者怎么核实公证员的身份。这个可能还要通过视频出示证件,要求设备能够清晰辨认。视频毕竟不像在现场,怎么能够让医生和患者都满足了告知说明手术风险,充分了解现状。”
郑雪倩认为,尽管线上公证是对缓解医患纠纷的有益尝试,但并不是所有手术都必须进行线上公证。归根结底,最有效的办法仍然是医生和患者间的有效沟通。她认为,从患者和医院的角度考虑,不是必要到每个病人都这样做。通过这种形式,目的是实现医患沟通,医生充分向患者说明手术的重要,手术的方法,手术可能产生的并发症,手术中可能做出的应对,让患者理解。
相关链接
- 暂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