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介绍了传统型中医临床人才模式的背景,结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的传统型中医临床人才培养及学科建设情况,提出了传统型中医临床人才的选拔目的、条件、方式以及培养方案和考核内容,并阐述了传统型中医临床人才的发展与使用,传统型中医临床学科的建设思路,提出了关于传统型中医临床人才与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的百年老院。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曙光医院浦东新院作为上海市的一所标志性医院落成启用。曙光医院新一轮的发展战略目标是要实施“东西两院协调发展”,建设与上海国际化大都市和亚洲医学中心相匹配,与浦东建设和世博会规划相适应的亚洲中医临床医﹑教﹑研中心。
为了打造亚洲中医临床医﹑教﹑研中心,近年来,我院在用国际化的标准来推进浦东新院基建工程的同时,我们启动了建设现代化中医院的“软件”建设工程,其中包括:构建现代化医院管理模式,创建新型的人力资源体系,实施ISO质量管理标准,坚持科教兴院方针和推进多元化发展战略等。
当我们在设计新院学科建设规划和进行人力资源评估和分析的时候,我们结合我院实际和有关调研资料,对目前综合性中医医院中的学科设置和中医临床人才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1 关于提出传统型中医临床人才模式的背景
“传统”一词在《辞海》中注释为“由历史传沿而来”。它与现代一词相对称而存在。中医药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在英语中,“中医”就被译为T.C.M.(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所以“中医”本身就是一门传统医学。
目前在综合性中医医院的临床医生队伍中,根据职称和知识结构可以分为中医﹑中西结合和西医人才,而在中医人才中又可分为传统型中医和现代性中医两类,尽管此种分类可能不是十分确切,但在现实中确实存在,同样是中医师由于他们的教育背景﹑工作环境和工作任务的不同,他们的知识结构及行医方式和诊治手段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我们一般可以认为“传统型中医”是一种比较经典的老中医模式,他们的特征是往往具有扎实的中国传统文化修养和深厚的中医理论功底,在综合性中医院中,他们常以门诊工作为主,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基本上都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中医中药的方法和措施诊疗病人。从中医临床医生队伍的现状来看,这一类型的中医临床人才队伍比较薄弱而且从年龄结构来看又是以老年专家为主体的。
我们把 “现代型中医临床人才”具有的特征归纳为:具有中西医两套知识与技能,能在综合性中医院中胜任门诊﹑急诊﹑重症监护和病房各个岗位的工作,他们能够用中医的方法与手段诊治病人,同时也能熟练地应用现代医学的方法与手段诊治和抢救危重疑难急诊的病人。由于所在科室和岗位承担工作任务的压力和实际临床工作中对于知识技能的需求,渐渐地在他们中间的大部分人的知识结构与技能出现了变化,中医的知识与技能受到冲击而减弱,中西医的知识与技能比例可能出现倒置。
2 传统型中医临床人才的选拔与培养
作为综合性中医院,我们要求每一个学科、每一位医护人员,都要牢记坚持中医特色的办院方向和“精中通西”的原则,但由于学科和岗位责能的不同,仅靠一般的号召是很难造就出一支以“传统型中医知识结构和技能”为特征的临床人才队伍的。为此我们以培养传统型中医临床人才为目的设计和启动了“曙光高级中医师”的选拔培养计划。具体方案如下:
2.1 选拔目的
为了配合曙光医院的战略发展规划,组建“名中医挂帅,高级中医师当家”的传统型中医临床学科,并选拔、培养一批具有传统型中医临床知识结构与技能的中医人才,给予重点培养,着力提高其中医临床诊疗水平,使其成长为新一代中医临床的优秀人才。
2.2 选拔条件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有志献身中医药事业;年龄55岁以下,身体健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15年以上;确有中医特长者可放宽至10年以上;原则上要求副高级职称以上,确有中医特长者可适当放宽条件;中医理论基础扎实,熟悉中医历代各家学术思想和中医经典著作;有较好的中国传统文化基础,知识面较宽;具有较强的中医临床诊疗能力,善于运用中医辨证思维解决临床问题,疗效显著,或在某些疾病诊疗中有独到之处,有经验、有特色。
2.3 选拔方式
2.4培养方案
曙光医院高级中医师的培养主要采取钻研经典、临床实践、跟师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两年为一周期,具体培养方案如下:
2.4.1钻研中医经典理论。培养对象根据本人专业及实际情况,在导师指导下选定精读与泛读的古典医籍书目,制定读书计划,每年由人力资源部安排在全院范围内至少开展一次讲座,交流读书心得。
2.4.2强化中医临床实践。结合培养对象目前所在岗位,进一步加强中医临床实践,有条件者开设特色专病专科,入选对象要保证每周至少两个半天门诊,中医治疗率要达到90%以上。
2.4.3跟师学习。
2.4.4综合素养的培养。高级中医师应该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综合素质的培养,应特别注重古文及书法素养的提高,要求每人每年交出十份医案。
2.5 考核内容
力求建立自己的中医特色专科,争取在本市及国内具有一定知名度,保证每周两个半天以上的门诊时间,门诊量能稳步增长,中医治疗率达90%以上;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专病专科的理法方药体系,完成一定数量的相关学术论文;完成对导师学术经验的继承任务,保证一定的跟师时间,完成一篇以上的经验总结论文;负责培养一名及以上青年后备人才,建立起本特色专科的学术梯队;开展院级以上中医临床科研工作并争取成果转化;每年交出10份自拟医案,由专家打分作为考核成绩之一;开设讲座,并收集反馈意见。
3 传统型中医临床人才的发展与使用
经过对中医临床医生队伍结构的分析。我们认为在综合性中医院中造成传统型中医临床人才队伍缺乏的原因,除了综合性中医院承担的社会医疗任务,学科设置与岗位职能等因素之外,“中医师技术职称晋升的要求”作为一种“导向”对造成临床中医师知识结构和技能的偏移,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当我们在组建传统型中医临床人才梯队的时候,必须同时设计出“高级中医师”今后发展的方向及建立相关的机制与体制,这样才能让高级中医师们明确方向,热爱专业,发挥作用,健康成长。
我们在年度考核与职称晋升的要求上进一步明确了对“高级中医师”的要求即重点是评估中医的临床能力与中医的教学与科研能力。创造一个让高级中医师们“一心一意搞中医”的机制和“专心致志搞中医”的环境。
为了激励“传统型中医临床人才”的成长与发展,除了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职称晋升系列之外,我们还设计了“传统型中医临床人才的专门系列”即高级中医师经二年培养之后,经考核评审之后可晋升为曙光名中医,而评为曙光名中医之后,便可成为评选上海市名中医的梯队或今后评选全国中医优秀人才的后备专家。具有中医特色的人才选拔培养与发展体系一旦建立,便为传统型中医人才的培养注入了强大的活力。“曙光高级中医师”的发展模式已成为我院中青年中医师们争相加入的发展通道。
4 传统型中医临床学科的建设思路
中医学的理论精髓是整体观与辨证施治,而传统中医临床治疗学是强调全科性的个性化综合治疗,根据目前综合性中医院的分科情况,除专科之外,比较难以体现中医传统的全科性综合治疗特色。为了探索在现代化中医院中如何坚持和发扬中医特色。我院依照中医学科的特点,设置了传统中医诊疗中心。强调“传统”是相对现代而言。“传统中医诊疗中心”的组建是按传统型中医学科的特点而设计的。我们打破原来的分科格局,把最具有中医特色诊疗方法的学科与具有中医优势疗效的专科、专病进行组合,其中涉及内科、外科、骨伤科、针灸、推拿、康复、理疗等领域。该学科实行名中医挂帅,高级中医师当家的格局,设有独立的门诊和独立的病区,要求集中医传统特色诊疗方法之优势,集内治与外治于一体,运用中医综合治疗的手段全面体现中医特色,在中医治疗率方面要求达到98%。
5 关于传统型中医临床人才与学科的几点思考
传统型中医临床人才的选拔与培养,我院已实施了3年多时间,传统中医诊疗中心的正式运作时间尚短,我们觉得有以下几方面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作进一步探讨:
首先,传统型中医临床人才(即高级中医师)目前我们都集中在副高以上职称人员,这些人员在专业方向和岗位职能方面基本都可以达到我们对高级中医师的设计要求,那么如果要完善传统型中医临床人才的梯队还应该包括有中级与初级人才,但如果中级、初级中医师也按传统型中医临床人才的知识结构与技能模式来要求的话,那么它与综合性中医院的学科设置和承担的功能之间不相适应的矛盾该如何处理。
其次,传统型中医临床人才的知识结构与功能以及人才塑造模式的形成是否适应医疗服务市场的需求,能否被社会各界所认同,特别是政府有关部门的方针、政策方面,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与技术职称要求等方面,能否受到保护与支持。
相关链接
- 暂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