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药养医”渐成历史,67.18万人签约家庭医生,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医保逐步健全,一系列激励制度进一步调动起医务人员积极性……近年来,我市深化综合医改各项工作广受上级肯定和群众认可。在日前揭晓的省2017年度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效果评价考核结果中,我市取得第六名的好成绩。
我市将综合医改重点直指“以药养医”,先后取消51家公立医疗机构和10家国有企业、事业等单位举办医院药品加成,下降大型设备检查价格10%,适当提高诊查费、手术费、治疗费、护理费等技术性服务价格,同时,严禁将医务人员收入与药品、耗材、检查等收入挂钩,严控公立医院医疗费用增长。2017年,全市公立医疗机构取消药品加成全年让利患者达7200余万元;公立医院人员支出占业务支出比重44.1%,位居全省第一,公立医院医疗费用增幅控制在6.7%,远低于国家要求的不超过10%的控费目标,位居全省第四。
充分发挥家庭医生居民健康“守门人”作用,我市组建371支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常住人口、重点人群签约覆盖率达到30.43%、64.7%,19.83万人签订有偿服务包。此外,市人民医院等4家三级医院分别与相山区渠沟镇卫生院等4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建紧密型医联体,三级医院选派医疗专家和高年资护士全日制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参与管理、传授技术。濉溪县组建两家县域医共体,覆盖全县18家镇卫生院,县医院托管南坪中心卫生院、县中医医院托管孙疃中心卫生院正式挂牌。优质资源的持续下沉,带教帮扶和技术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逐步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形成科学合理的就医秩序。
围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全面提升,我市建成159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8家镇卫生院、356家村卫生室覆盖18个镇、276个行政村,并全部实现规范化建设。在濉溪县,筹资3.8亿元实施乡村医养结合PPP项目,重点建设五沟、铁佛、四铺、南坪、临涣、孙疃6个二级医院标准的医疗服务区,将住院服务向6个医疗服务区集中,打造半小时优质医疗服务圈。基础设施完善的同时,加大医疗人才培养引进,为基层“输血”。目前,全市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占比达89.4%,村卫生室专业技术人员占比达90.3%。濉溪县探索建立医务人员“县管乡用”编制“周转池”制度,招聘20名短缺技术人才和70名“县管乡用”技术人员,将技术服务力量向重点卫生院集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比达60%。
加快完善全民医保制度是综合医改的重要内容。今年,我市新农合参合率达到105.22%,连续9年突破100%。新农合大病保险起付线降至1.5万元,贫困人口降至0.5万元,在51家定点医疗机构全面实施按病种付费、按床日付费制度,按病种付费范围扩增到311个。上半年,新农合全市共补偿111万余人次,补偿金额4.16亿元,住院实际补偿比达65.32%,大病保险补偿3479人次,补偿金额1990.28万元。
今年以来,我市还在全省率先探索公共卫生服务激励机制,设立公共卫生服务奖励基金,市辖三区基金额度不低于20万元,濉溪县不低于50万元,奖励做出优异成绩的公共卫生机构和人员。濉溪县建立镇卫生院激励机制,月监测季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对有流动债务的镇卫生院奖励基金按照收支结余的40%比例提取,无流动债务的镇卫生院奖励基金按照收支结余的55%比例提取。2017年,全县共提取1750万元奖励基金,奖励镇卫生院院长、业务骨干及成绩突出职工,激发镇卫生院活力。
相关链接
- 暂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