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门诊诊室数量、不同学科日均门诊人次、次均门诊费用规划门诊收入;通过对病床使用率、平均住院天数、次均住院费用规划住院收入。在成本预算中将一级、二级科目明细梳理清楚。在预算中将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及变动成本。
一、收入预算(院级层面、科室层面一致)
结合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通过门诊诊室数量、不同学科日均门诊人次、次均门诊费用规划门诊收入;通过对病床使用率、平均住院天数、次均住院费用规划住院收入。
1、门诊收入预算核心指标:日均门诊人次、人均门诊费用
(1)日均门诊人次预算方法:考虑医院新年度门诊科室设置规划、上年度门诊人次、综合医院组织编制原则,新年度门诊人次增长预算,结合我院医院门诊科室建设,在上一年度的基础上,进行合理预算;
(2)人均门诊费用预算方法:充分分析医院过往3-5年门诊次均费用增长、当地的医保政策对于次均费用的限制、新年度大型设备,如CT、核磁的购进以及卫生统计年鉴中全国次均费用情况,做出相应预算调整。
2、住院收入预算核心指标:病床使用率、平均住院天数、人均住院费用。
(1)病床使用率预算方法
根据医院战略发展目标,结合综合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指南完成病床使用率的预测,同时结合新年度规划的日均在院病人数判定病床使用率的预测是否合理,验算其可行性。
(2)平均住院天数预算方法
平均住院天数一般在7-9天,结合我院上一年度的病床周转率预测新年度平均住院天数。当我院上一年度病床使用率较高时,为了加快病床周转,就要缩短平均住院天数。同时平均住院日和学科发展有关,根据新年度学科设置情况要进行可行评估调整。
(3)出院患者均次费用预算方法
充分分析医院过往3-5年出院患者次均费用增长、当地的医保政策对于次均费用的限制、新年度大型设备,如CT、核磁的购进以及卫生统计年鉴中全国次均费用情况,进行合理调整。
二、支出预算(院级层面、科室层面一致)
根据财务报表中的支出明细表进行成本预算。在成本预算中将一级、二级科目明细梳理清楚。在预算中将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及变动成本。
1、一级科目:人员经费预算、卫生材料费、药品费、固定资产折旧费、无形资产摊销费、提取医疗风险基金、其他费用七大项目。
2、基本工资(岗位工资、薪级工资、津补贴)、对家庭和个人补助支出:按最近一个月的工资发放册的人次和金额分别进行在编、聘用、离退休人员的工资测算。同时新增人员的增资测算可以考虑在内。此时需注意是否新年度还会存在调资。同时在编人员和退休人员的财政人头经费补助政策需清楚。
3、社会保障缴费:按具体的缴费基数和缴费比例进行测算。
4、绩效工资:变动支出,根据大盘预算确定,预留医院新年度发展资金后确定绩效工资总额。
5、其他工资福利支出:固定支出,明确具体项目,并进行测算。
6、卫生材料费:变动支出,结合医院历史数据和医院战略发展目标确定。
7、药品费:变动支出,一般综合医院控制在22%以内,中医院占比控制在20%以内,妇保院控制在15%以内(不含中草药)。结合医院学科发展的均衡性及当前的技术水平确定。
8、固定资产折旧费、无形资产摊销:根据医院固定资产的实际增减情况进行预算。
9、提取医疗风险基金:变动支出,按业务收入的0.1%-0.3%。
10、其他费用:水费、电费、办公费虽然受业务收入的变动的影响,但是影响不会太大,一般就按照固定成本核算。如果有采购或安装耗电量或者水量等比较大的,要预算出来加进去。
11、特殊项目:如水电费的缴纳方式是否有不同,送检支出、物业管理费、培训费、金额有较大幅度增加的项目等。
相关链接
- 探讨如何解决医院预算管理的不足【2023-06-01】
- 医院预算管理对医院绩效考核的影响【2021-06-21】
- 探讨如何解决医院预算管理的不足【2019-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