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陕西省政府新闻举办综合医改工作新闻发布会,据悉,我省医疗质量与安全持续提升,三级公立医院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0.42%,低于全国水平(0.56%),位列全国第8位。
全省每万人全科医生数达到3.35人 位居全国第9位
我省围绕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突出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持续发力,综合医改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强化政府投入,今年省财政预算安排公共卫生发展资金26.6亿元,较2021年新增1.6亿元,安排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补助资金22.84亿元,新增0.95亿元对排名前3的地市(汉中、西安、咸阳)分别予以300万元、200万元、100万元奖励。
以推进区域医疗中心和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打造高标准区域卫生健康中心为重点,实施“秦跃计划”,支持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建国家医学中心。积极向国家争取区域医疗中心项目,拟依托交大一附院、二附院和省中医医院,分别在榆林、杨凌、汉中建设区域医疗中心。省财政下达补助资金5000万元,支持已获批的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以及申报的创伤、神经、心血管、传染病等专业类别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前期建设。发挥基层医疗卫生“网底”作用,做实做细老年人和4种重点慢病服务管理,高血压患者基层规范管理服务率79.24%,高于国家6.11个百分点。开展全科医生培养和转岗培训,全省每万人全科医生数达到3.35人,位居全国第9位。推动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建设,累计组建医疗集团、县域医共体、专科联盟、远程短视频协作网262个。今年上半年新增25个县启动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现全省50%的县建成1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目标。
县级公立医院7月底前执行新医疗价格
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明确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60%以上用于奖励性绩效工资,尽快实现我省公立医院、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工资收入水平稳步提高。积极调整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出台《陕西省医疗服务项目价格(2021版)》,新增一级、二级医院医疗服务价格项目1255项、49项,上调儿科手术和诊疗、康复、中医等项目价格1264项,新增修订161项/类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目前,市级公立医院已经执行,县级公立医院7月底前执行到位。
近期国家反馈最新数据显示,我省相关指标持续向好,部分指标位居全国前列。一是临床检验同质化明显增强。我省三级公立医院国家间质量评价参加率91.98%、合格率96.35%,位列全国第10位;三级公立中医医院国家室间质评参加率94.92%、合格率97%,位列全国第4位。二是医疗质量与安全持续提升。三级公立医院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0.42%,低于全国水平(0.56%),位列全国第8位;I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0.04%,低于全国水平0.1个百分点,位列全国第5位。三是紧缺专业人员改善显著。儿科、麻醉专业医师配备占比超过全国水平,分别排名全国第4和第9位。四是中医药科研支持力度增强。三级公立中医医院每百名卫生技术人员科研项目经费、中医药科研项目经费分别为28.26万元、26.57万元,位列全国第12、第10位。
通过“精准预约” 缓解患者挂号难
解决“看病难”是医改的重要课题。我省聚焦少停留、少等待、少跑路、少接触“四少”目标,通过“精准预约”缓解患者挂号难、就诊时间短问题,实行“一站式”服务缓解就诊反复排队、等候时间长问题。
实行“专位专用”“错峰分流”缓解患者就医“停车难”“乘梯难”问题,实行“一码通”缓解就诊卡金额沉积问题,设立各类“温馨设施”优化群众就医环境,落实“助老举措”方便老年人就医。
弘扬中医药独特优势,全省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实现全覆盖。持续做好脱贫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严重精神障碍等4类慢性病患者,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供公共卫生、慢病管理、健康咨询等综合服务,累计签约患者82.24万人。
相关链接
- 安徽省公立中医医院绩效监测和医疗质量提升培训会举办【2025-04-10】
- 2025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发布【2025-03-25】
- 解锁医疗质量管理密码,打造高效医疗体系【2025-03-25】
- 安徽省省属公立医院监督管理中心赴芜湖市开展医疗质量信息系统调研工作【2025-03-11】
- 鄱阳县人民医院“三基三严”培训,为医疗质量提升保驾护航【2024-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