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指导下,由人民网·人民健康主办,强生医疗公益支持的“一院多区”医院管理系列研讨会·福建站在福州召开,与会专家围绕“一院多区”建设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那么,“一院多区”建设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呢?笔者认为:
一要坚持一院多区建设的初衷
新医改以来,严控公立医院规模一直是一个重要内容。然而,不可否认,公立医院在控规模中一直在变着法儿扩展,原因是“有需求”,这种需求一方面来自于病人,病人都需要更好的医疗服务,理论上讲就是供给诱导,所以大家能够看到的就是城市医院越来越大,病人越来越多;另一方面来自于政府和医院管理者,他们也有这个需求,政府看重政绩,院长看重面子。基于此,不知从何时开始,政策不再讲“控制公立医院规模”而悄悄变为“控制单体规模”,于是多院区就开始了。
最近提出一院多区,主要来源于两个目标,一个是要解决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怎么实现这一目标,就是让水平高的大医院建设分院。而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及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的布局为大型公立医院多院区建设提供了绝佳的机遇、政策和资金;另一个是武汉疫情告诉我们,一院多区在疫情防控中优势明显。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领导接受媒体采访时明确表示,如武汉同济医院、武汉协和医院等,都是一个主体多个院区,发生新冠肺炎疫情时,可以快速征用一个单独院区,把它转换成重症患者收治的定点医院。她说,“今后可能要探索公立医院的单体多院区模式”,“这可能是下一步综合医院发展的方向”。
由此看来,一院多区一是为了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二是为了发生疫情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便于快速转换。
二要牢记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
2021年6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1〕18号)印发。意见提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加强公立医院主体地位,坚持政府主导、公益性主导、公立医院主导,坚持医防融合、平急结合、中西医并重,以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为目标,强化体系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力争通过5年努力,公立医院发展方式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运行模式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资源配置从注重物质要素转向更加注重人才技术要素,为更好提供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风险、建设健康中国提供有力支撑。在建立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体系中,意见提出,支持部分实力强的公立医院在控制单体规模的基础上,适度建设发展多院区,发生重大疫情时迅速转换功能。这一表述充分说明,适度建设发展多院区的主要目的是以备发生重大疫情时迅速转换功能,并不是鼓励规模扩张。
三要把握好四条原则
就在最近召开的“一院多区”医院管理系列研讨福建会议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一院多区”建设发展需要把握四条原则,分别是实力强、控制单体规模、适度建设和发展、功能切换。原则上,公立医院建设的分院区不设独立法人,人财物全部归主院区所有。这也给出了“一院多区”建设发展的基本原则。而且该负责人还表示,多院区建设的一大目标是化解异地就医问题,让最优质的医疗资源在不同地域布局,满足当地群众看病就医需求,最终落脚点是实现分级诊疗“区域分开”。
然而,现实情况是很多地方并不是按照这四条原则开展一院多区建设的,既不是实力强的,单体规模还很大,而且从布局上同样在一个城市,并不能解决异地就医问题,特别重要的是并不是为了“功能切换”而建的,实际上就是“跑马圈地”。
至于会不会“摊薄饼”,我看难以避免。
相关链接
- 暂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