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来看,陕西省在医改十年期间取得了显著成效,发展环境稳定有利,卫生投入不断增加,投入结构得到优化,卫生资源愈发丰富,服务产出不断增加,健康产出方面也处于相对领先的水平,服务利用和健康产出方面的效率也逐年提升。”在11月27日举行的“陕西省深化医改十周年座谈会”上,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医改研究中心主任王虎峰在会上解读了《陕西省医改十年评估报告(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报告》),对陕西省医改十年政策目标和总体成效进行了系统地总结评估。
2019年7月份以来,中国人民大学医改研究中心课题组分别深入陕西省延安、宝鸡、安康等地开展实地调研,对市县镇村不同层级的政府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在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医疗保障、基本药物供应、综合监管等方面改革情况进行全面深入的调研了解,对陕西省深化医改十周年进行评估评价并形成《报告》。
《报告》从医疗卫生投入、医疗卫生资源、服务利用情况、健康产出情况、政策目标完成情况、医疗卫生财政投入效率等多个维度分析评估了陕西省医改十年取得的阶段性成效,并针对其中的薄弱环节提出了针对性工作建议。
王虎峰解读《报告》时指出,陕西省持续的经济增长为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随着陕西省医疗保障制度完善力度不断加大,有效分担了患者和政府的负担。十年来陕西省人均预期寿命逐步提升,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逐年降低,且均低于西部省份平均水平和全国平均水平,妇幼保健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效。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逐年降低,疾控工作取得较大进步。
在取得阶段性成效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陕西省与全国整体卫生费用结构相比,仍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不断深化的背景下,需要加大对基层的投入力度。同时在改革中需要对医疗卫生资源结构进行进一步优化调整,在提升医疗机构运营效率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王虎峰建议,下一阶段陕西省仍需在补齐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短板、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医疗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查漏补缺。
座谈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体制改革司副司长庄宁听取《报告》解读后,对陕西省医改十年取得的阶段性成效表示肯定,同时也对下一阶段陕西省医改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他表示,各级各部门在医改工作中要把握好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做好顶层设计,将工作落到实处。在医改“回头看”的基础上,做好监测评估与经验总结,掌握统筹安排、突出重点、试点先行、循序渐进四个方法论。同时陕西省作为综合医改试点省份,要立足长远,努力打造成全国的医改标杆,推动综合医改试点工作向纵深发展。
陕西省与会市、县卫生健康委(局)相关负责人分别就各自在医改工作中的经验建议进行分享探讨。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省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副主任杨联昌,陕西省卫生健康委体改处负责同志对《报告》内容给予回应,并表示下一阶段陕西省医改工作将认真总结提炼先进经验。对于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共同探讨解决途径,为科学谋划“十四五”医改工作勘明方向。
相关链接
- 暂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