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发挥已达综合服务能力推荐标准的全国300家县级医院示范作用,进一步推动县域医联体建设,探索疫情常态化下的学科建设和医院管理,补齐医防协作短板。9月6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指导,人民网·人民健康主办的“强县域 千县行”全国片区交流会在安徽举行。
2019年8月,“强县域 千县行”全国片区交流活动正式启动,通过在浙江、广东、四川开展活动交流,取得良好成效。8月4日,在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指导下,人民网·人民健康举办了“2019县级医院服务能力评估情况研讨会”,对县级医院的诊疗服务能力提升进行了阶段性的数据量化总结。
在本次召开的安徽片区交流会上,安徽省卫健委副主任高俊文在致辞中表示,安徽作为首批全国政策医改试点省份,紧紧围绕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的重要指示,将县域医共体建设作为重要抓手,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2014年安徽省提出建设县域医共体改革思路,2015年在全省15个县市区率先开展县域医共体试点,2016年试点增至40个县市区,2017年试点扩到66个县市区,2018年实现全体75个县市和农业区县域全覆盖,2019年探索创新两包、三单、六贯通的路径,已实现在61县市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组建128紧密型医共体,覆盖近4500万人。”
安徽省天长市副市长周巧玲认为,今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疫情让我们直观地感受到卫生和健康领域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促进人类的健康任重而道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深化医改纳入前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统筹谋划,全面推进。在国家、省、滁州市卫建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天长市一步一个脚印,探索实施综合医改,通过组建县域医共体,充分发挥县级公立医院的龙头作用,激活医疗资源,激发人员活力,形成了上连三甲、下连乡村、全市一盘棋、上下一家人的县域分级诊疗模式,初步实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目标。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医疗资源处副处长胡瑞荣在致辞中表示,县级医院是县域医疗服务体系龙头、核心,各大县级医院必须责无旁贷的承担起县域医疗服务龙头的作用和地位。县域医院是城市和县域两个医疗服务网络之间承上启下的重要一环,医联体是医疗人才和优质医疗资源“双下沉”的重要载体,医联体的出现改变了原来医疗机构的竞争关系,变成了分工协作的关系,更有利于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以进一步增强医疗服务体系能力,实现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体系。
中国人民大学医改研究中心主任王虎峰认为,应把分级诊疗、绩效考核作为抓手,探索建立医联体等多种形式。县域医院要参与并发挥引领作用,建成有明显成效的医联体,形成较为完整的医联体政策体系。做到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将医联体、医共体作为平台,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变革。在医联体、医共体内部融合,做到三医联动,完善外部环境和条件,实现紧密型医共体。建立完善医联体综合绩效考核机制,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有助于提升县域医疗服务的保障能力,拓宽县域医院的服务范畴,可以让群众更就近的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毓辉表示,公立医院病人最集中、费用最集中、资源最集中,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公立医院是关键。实现公立医院走向高质量发展道路,核心是“三个转变、三个提高”,即:在发展方式上,从规模扩张型转向质量效益型,提高医疗质量;在管理模式上,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提高效力;在投资方向上,从投资医院发展建设转向扩大分配,提高医务人员的待遇。
会上,天长市卫生健康委主任房曰林从社会影响方面、改革成效方面和群众健康获得感方面三个方面介绍了天长市医改的情况,在谈到具体措施时,房曰林介绍,第一个是强龙头,提升牵头医院的带动能力,通过和三甲医院建立合作关系,以名院、名科、名医、名药为抓手,提升中医院的发展;强化投入,增强后劲和保障。第二个是壮龙身,提升乡镇卫生院的服务能力。按照二级医院打造天长7个中心卫生院,其他卫生院按照一甲打造,做好服务。第三是健龙尾,充分发挥健康守门人的作用,充分发挥健康守门人的作用。成立中医院银针行动、两卡制服务,智医助理、家庭医生、两病免费发药等多项措施;第四是抓融合,让各级医疗机构上下成为一家人。
中日友好医院院感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研究员郭丽萍认为,院感防控是防疫工作的重中之重,需强化医疗机构感染防控措施,确保防控工作无疏漏,为战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做好防护。在疫情进入常态化阶段,后期疫情防控工作,应将医院感染防控贯穿于诊疗活动始终,包括全人员、全流程和全要素,强化医疗机构感染防控措施,确保防控工作无疏漏,达到精细化、严格化的院感防控。提升工作人员院感防控意识,保障后勤物资供应充足,对整个院感服务体系给予完善规划。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学科办主任杨会志表示,将DRG(以疾病诊断分组)应用于医院的精细化管理,有助于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升医疗效率及医疗服务质量。建立管理高效的医保支付机制有助于保障群众获得优质医药服务、提高基金使用效率,DRG是衡量医疗服务质量效率、进行医保支付的重要工具。医疗支付制度从按项目或人头付费变为按疾病症断分组付费,可有效改善过度治疗和治疗不足的问题,在管理中对医疗工作进行监管。将DRG中的权重工作量和CMI值(疾病疑难系数)纳入医院绩效考核系统,有助于促使科室在重视缩短平均住院日的同时,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交流会上,安徽省卫健委副主任高俊文、安徽省天长市副市长周巧玲、安徽省卫生健康委体制改革处处长马玉龙、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医政处二级调研员鲍恩武、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医疗资源处副处长胡瑞荣、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毓辉、中国人民大学医改研究中心主任王虎峰、人民网·人民健康总经理万世成上台参加了“强县域 千县行”全国片区交流会安徽站启动仪式。通过安徽的正式启动,为县域医疗工程能力的持续提升,提供了新动能,为逐步实现“小病不出乡 大病不出县”的分级诊疗目标,再添新动力。
相关链接
- 国家卫健委:1163家县医院达到了三级医院服务能力【2024-03-01】
- 山东援疆全力助推疏勒县人民医院三级医院服务能力建设【2023-04-10】
- 湖南新化县提升公立医院服务能力【2022-09-23】
- 甘肃:县级医院服务能力实现跨越式提升【2020-12-30】
- 全国县级医院服务能力提升贵州站交流会启动【2020-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