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政府联合印发《加强首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计划》在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强化公共卫生科技和人才支撑等方面画出时间表、路线图;同时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将加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并将推进情况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考核指标。
《计划》提出,构建覆盖全市的传染病动态监测系统,整合各类医药服务信息,实现病例和症状监测信息实时汇集。建设18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筛查哨点。及时开展国(境)外、京外新发突发传染性、流行性疾病走势和对首都公共卫生安全风险挑战等的研判,加强重大疫情跟踪监测。市疾控中心牵头建设全球卫生中心,提高全球疫情和疾病负担分析及参与全球公共卫生治理的技术能力。推进市、区两级疾控中心标准化建设。研究在全市统筹规划建设高等级生物安全防护三级实验室。
《计划》要求,建立医疗机构公卫责任清单和评价机制,开展传染病、食源性疾病的监测报告以及院内传染病控制、健康教育等公卫相关工作。将医疗机构履行公卫职责纳入医院等级评审指标体系和医疗机构年度绩效考核。制定实施公共卫生机构和二级、三级医疗机构间交叉培训计划。完善传染病医院布局,开展医疗机构发热、呼吸、肠道门诊等标准化建设;加强市、区两级综合性医院负压病房建设,到2022年全市负压病房增至700间;组建传染病、呼吸、重症医学、院前急救等专业医学救援队伍。到2022年,全市急救站点增加到465个,急救车配备达到1辆/3万人。提升中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与院内感染控制能力。
《计划》还要求,加强高等医学院校公卫、预防医学等学科建设,鼓励学生毕业后从事公共卫生工作。启动公共卫生硕士博士全球联合培养计划。建立市、区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检验检测等专业首席公共卫生专家制度。成立北京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建立专家会商和决策咨询制度。建立问责追溯机制。开展专题培训,提升各级领导干部突发公卫事件应急处置和舆情应对能力,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
相关链接
- 2024年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发展高端论坛召开【2024-12-17】
- 2024年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发展高端论坛在京召开【2024-12-09】
- 第二届中国—东盟公共卫生合作论坛举办【2024-07-05】
- 四川两部门联合印发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责任清单【2023-09-07】
- 福建闽清:医疗能力稳步提升 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持续提升【2022-10-14】
- 国家卫健委:正在会同教育部对北京协和医学院“4+4”试点进行全面评估【2025-05-16】
- 北京启动“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年”护理服务能力提升行动【2025-05-13】
- 北京市部分医疗机构试点办理“预住院”手续【2025-05-07】
- 北京对定点医药机构人员实行“驾照式记分”【2025-04-30】
- 2025年中国医学发展大会在北京召开【2025-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