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后,下沉的医疗服务需求,80%都会由基层医疗机构去承接。”三甲医院的定位和核心任务是疑难病的诊疗,而非慢病诊疗、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因此未来70%-80%的医疗服务会下沉到基层医疗机构,这也符合政府医改的方向。
近年,为落实“健康中国2035规划”要求,涉关推进分级诊疗的政策利好持续释放,例如鼓励健康服务企业品牌化、连锁化经营,中医诊所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等。随着分级诊疗的结构性深化,未来基层医疗将承担越来越多的普通门诊、慢病管理、康复等医疗服务。
“从当前的诊疗人次来看,我国呈现‘倒金字塔’型,大家都去顶端的三甲医院,这也是整个医疗服务体系存在的结构性矛盾的原因所在,”梅奥国际解释说,“但这也带来了可预见的商业机会,去年北京三甲医院的门诊量已有所下降,同时基层门诊诊疗人次有所上升,未来可以把这个倒金字塔‘正’过来。”
梅奥国际表示不得不正视的现实是,当前基层医疗行业的能力和资源尚不足以承接,并且存在诸多的痛点和需求。目前,中国基层诊疗机构运营管理粗糙,急需提升运营效率、规范运营流程,实施诊所精益化管理;不被患者认可,就诊流量较少,迫切需提升品牌知名度、扩大人群覆盖范围和就诊量;就诊手段简单且初级,需丰富诊疗手段,并通过专业化培训提升医生诊疗水准,增强医患沟通,提升诊疗透明度。同时,社会缺乏具有公信力的评价标准,帮助民众筛选优质医疗机构,也是不争的事实。
首先要做好这样几件事:首先遴选优质基层医疗机构,然后以平台力量,制定和引入认证标准、专家资源、培训服务、知识库等资源,让诊所服务能力有所提升,并由此构建起国内优质诊所服务网络。
“目前,城市存量诊所体量为22万家,同时,基于2017年数据,尚有7000多家的增量空间,预计未来每年的增量将达上万家。”梅奥国际指出,这样的市场空间尚不包括60多万家医疗资源较为匮乏的村卫生室,基层医疗的市场空缺存在巨大的想象空间。
与好医生、医保科技如何分工?
纵观国内的医疗服务机构,对于这个行业的切入方式均从某一个较小的切口和角度出发,或从线上往线下切入,或是从线下往线上结合“互联网+医疗服务”、“医疗服务+互联网”切入行业,而从未有一家机构提供构成闭环的整体服务。“patient、provider、payment”3个P的战略定位,覆盖了线上、线下,并在患者、提供方和支付方之间形成了一个闭环。
医疗未来初步的盈利方向,一是通过医疗健康产品实现部分收益;二是依托平安集团的金融闭环,平台导流。
统一标准如何避免“水土不服”?
医疗提供基层医疗信息云平台,为诊所的诊疗工作、诊所内部运营管理、客户管理提供系统服务。目前已有约15%的基层诊所使用了。分别是助力医护日常诊疗工作的专业诊疗工作站、提升诊所经营水平和利润空间的内部运营管理模块以及留存新老客户的关系维护模块。
至于国外的标准是否能安全落地,会不会“水土不服”,梅奥国际表示,在本地化过程中,比较大的挑战是中国门诊业态较多,包括口腔、中医、全科等等,所以在人员资质、执业行为、管理手段、服务质量上面做了差别调整,即便医疗服务本身存在的系统性差错难以避免,按照质量规范去做的话,还是能够大大降低医疗事故发生概率的。
基层快诊模式,即通过为线下药店网点提供标准系统、人员培训,让药店快速具备常见病的诊疗能力和慢病管理能力,而也正贴合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提出的“15分钟医疗服务圈”的概念。
梅奥国际表示药店提供快速诊疗服务,一般就诊时常为15分钟,费用比普通诊所便宜40%,保险公司也乐于支付。“我国的国情是药店已经有很好的网点和布局,因此快诊非常适合在社区推行。
相关链接
- 暂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