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清镇:医疗改革让百姓“在家门口看好病”

北京华一康健国际医院管理中心http://www.huayikangjian.com2025-11-25 14:54:27

【字体: 打印本页

“以前在乡镇,根本不可能完成三级手术,连想都不敢想。现在,我们都能做了,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以前只能去大城市的医疗技术。”11月18日,贵州清镇市站街镇中心卫生院院长李清平谈及“十四五”以来的变化,感慨不已。这不仅是站街镇中心卫生院的蜕变,更是清镇市医疗卫生事业在“十四五”期间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生动写照。

乡镇医院:硬件人才双升级,三级手术成现实

“在以前,乡镇卫生院想做三级手术?那是天方夜谭。”李清平站在崭新的住院楼里自豪地说,“如今,我们的医生团队已能独立开展腹腔镜等微创三级手术。”

这一颠覆性变化得益于硬件与人才的双重升级。“十四五”期间,站街镇中心卫生院获得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投入,床位从20张扩至100张,还引进了CT、电子胃肠镜等先进设备。同时,清镇市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派来市中医医院专家团队长期“驻乡”。“专家手把手带教,带着我们做手术,培养我们自己的人。”李清平表示,如今卫生院年门急诊量从过去的四五万跃升至超12万人次,本地就医信任度大幅提升。

村卫生室:远程诊断+多元服务,变身“迷你健康中心”

11月18日,在站街镇枫渔小区第一村卫生室,负责人张德勇为村民做完心电图后,将数据通过内网一键上传,几分钟后,清镇市中医医院的远程诊断报告便回了过来。“这叫‘分院检查,总院诊断’。”张德勇解释,“村民花基层医疗机构的钱,就能享受县级专家诊断服务,既省路费又省时间。”枫渔小区居民谢成钱也表示:“现在有个头疼脑热,走几步到村卫生室就看好了,再不用动不动就往城里大医院跑,省心!”

这间小小的卫生室俨然一个“迷你健康中心”。除远程短视频心电外,还有AI辅助诊断系统为村医提供用药参考,中药熏蒸等中医适宜技术也开展得有声有色。药房里,158种西药和386种中药饮片储备充足,这得益于医共体的药品统一采购和配送,村卫生室告别了“缺药断药”历史。

“一盘棋”改革:目标明确,成效显著惠民生

“十四五”时期,站街镇中心卫生院、枫渔小区第一村卫生室的蝶变在清镇市是普遍现象,这源于清镇市医疗硬件设施提升和医疗改革。

五年来,清镇市锚定“县强、乡活、村稳”目标,持续推进3家市直医疗机构新建改扩建,同步配齐设施设备,清镇市中医医院成为贵阳市首家县级三级中医医院。建成县域医疗次中心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改造村卫生室40个,建成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实现181个行政村均有1个以上村卫生室提供“医疗+医保+公卫”服务。

同时,清镇市组建以清镇市第一人民医院和清镇市中医医院为技术支撑的两大医共体,实现县乡村级医疗机构人、财、物、药统一管理。总院专家下沉成常态,基层医生到总院进修形成制度,设备资源在全境灵活调度。

这套改革“组合拳”成效显著,直接体现在百姓获得感上。数据显示,“十四五”时期,清镇市县域内就诊率稳定在90%以上,绝大多数市民生病无需奔波外地。更可喜的是,在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大幅提升的同时,县域内住院次均费用下降了13.6%,真正实现了“花得少、治得好”。

从“有地方看病”到“在家门口看好病”,清镇市通过夯实基层医疗网底,让老百姓的健康幸福触手可及。

注:上述内容系转载,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 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包含文中图片的版权来源),本站不承担前述引起的任何责任,如原著作方不同意转载,可随时来电沟通删除转载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