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打造“1+1+N”安宁疗护服务模式

北京华一康健国际医院管理中心http://www.huayikangjian.com2025-11-13 08:50:16

【字体: 打印本页

自2023年7月被确定为第三批国家安宁疗护试点市以来,陕西省汉中市以“政策先行、资源整合”为突破口,全力构建具有西北地区特色的安宁疗护服务体系,形成了安宁疗护服务的“汉中模式”。目前,该市医疗卫生机构中老年友善机构建设覆盖率达95%以上。日前,汉中市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受邀参加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对话》栏目推出的特别节目《破题银发善终》,介绍了该市开展安宁疗护服务的“1+1+N”模式。


1个网络+1个体系


“1个网络”是指汉中市针对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定位,科学规划安宁疗护门诊、专科病区及护理床位布局,构建起覆盖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医养结合机构的服务网络。截至目前,全市25家医疗卫生机构常态化开展安宁疗护服务,设置安宁疗护病床300张,组建涵盖医生、护士、心理治疗师、社工等人员的专业团队25支,累计为1300余名患者提供专业照护服务。
  “1个全链条服务体系”是指覆盖老年人不同生命周期和健康情况的全链条服务体系。一方面,汉中市推动城固县中医院、西乡县人民医院、镇巴县中医院等县级医疗机构增设安宁疗护病区,并与康养中心建立养老床位与安宁疗护床位联动运转机制。当养老床位老人健康状况发生变化时,将其及时转至医疗床位,健康状况好转后再转回养老床位;对于临终期患者,优先安排安宁疗护床位,提供临终关怀服务。另一方面,汉中市全面推广多学科协作(MDT)模式,提升服务专业化水平。医疗机构由老年医学科或肿瘤科主任牵头,配备麻醉专业主任医师专项负责疼痛干预,组建涵盖医生、护士、护工、心理咨询师、社工、志愿者的多学科服务团队,建立会诊机制,精准制定个性化安宁疗护计划。在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基础上,重点开展疼痛舒缓服务,还引入音乐疗法、艺术疗法,组建患者、家属互助小组,强化情感支持。


N种资源联动


汉中市积极构建上下联动的安宁疗护服务体系。以医联体建设为纽带,依托三甲医院优质医疗资源,建立安宁疗护远程短视频会诊快速响应机制,让山区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安宁疗护服务。在县级层面,将安宁疗护机构全面纳入医联体统一管理,健全机构之间、机构与社区之间的转诊机制,为终末期患者和老年患者提供全场景服务。目前,汉中市53家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开通预约就诊、双向转诊、急诊急救“绿色通道”,实现了医疗与养老服务的无缝衔接。
  汉中市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新增恶性肿瘤、慢阻肺等特殊慢病管理病种,并为签约居民建立个性化健康档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家庭医生团队定期上门访视,提供慢病居家健康管理指导。对于病情进入急性期的患者,家医团队全程跟踪转诊救治进展,增强患者治疗依从性;患者病情平稳后,转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接受康复治疗或居家管理,由家医团队量身定制康复方案并动态调整,确保康复效果。

此外,汉中市设立市级安宁疗护培训教学基地,组织全市医疗卫生技术人员轮训,通过集中轮训、短期专项培训、学术交流研讨等多元形式,全面提升基层从业人员服务能力。目前,汉中市已举办专题培训12场,参训人员达600人次。


完善保障机制


汉中市积极协调民政、医保等部门,打好“医保+公益金+社会力量”组合拳。该市不断完善医保支付制度,实施安宁疗护按床日付费制度,将其纳入长护险支付范围,覆盖失能患者、终末期患者服务费用;统筹民政福利彩票公益金,支持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扩建医养结合服务中心,并开展安宁疗护服务;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推动设立安宁疗护专项基金。目前,汉中市综合性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均规范设置老年医学科,建成66个省级医养结合服务中心、16个省、市级医养结合示范基地,勉县被命名为第一批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县。

汉中市卫生健康委主任张弦表示,下一步,该市将持续深化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扩大服务供给,进一步增加安宁疗护机构数量和床位规模,提升居家安宁疗护服务能力;完善人才培育机制,健全分级培训体系,深化院校合作,构建专业化人才培养长效机制;强化经费保障,细化医保付费标准,扩大报销范围,依托社会力量拓宽资金来源;提升服务质量,建立综合评估体系,规范服务流程,全面提高安宁疗护服务标准化水平。


注:上述内容系转载,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 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包含文中图片的版权来源),本站不承担前述引起的任何责任,如原著作方不同意转载,可随时来电沟通删除转载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