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雷海潮同志在中共中央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十五五”时期卫生健康领域的工作重点,明确提出要以地市为单位全面推广福建三明医改经验(国新办,2025)。10月27日,《健康报》在“深化医改·见实效”专栏发布文章,对福建三明市医改成果进行展示(健康报,2025)。
图源:健康报
财政兜底,保障医务人员收入稳定
钱从哪里来关乎着公立医院改革的可持续性,三明市在改革中持续压实政府办医责任,为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提供制度和经费保障。
一.明晰责任边界,卸掉“创收”压力
通过各级财政保障,彻底解除医院“创收保运行”的后顾之忧。2012至2024年,全市卫生健康支出保持年均9.5%的稳健增长,持续高于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增幅。
二.兜牢薪酬底线,稳定核心队伍
-
对公立医院党委书记、院长、总会计师实行年薪制,由财政全额保障。从今年起,把财政保障年薪的范围扩大到公立医院行政领导班子所有成员,强化领导班子的公益责任担当。
-
对公立医院全员实行目标年薪制,建立由财政部分补助、医院医疗收入支付、财政兜底保障(当医疗收入不足支付档案工资时)的三层次保障机制,确保医务人员基本收入稳定。
-
对紧密型医共体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按核定编制数由财政保障基本经费,对经核定的编外人员给予定额补助,筑牢基层网底。
三.注重人才培育,赋能长远发展
三明市市级财政设立3800万元人才培养基金,深入实施涵盖书记(院长)、优秀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医师、复合型医防人才和乡村医生的“4﹢1”人才培养计划。
四.精准补偿亏损,确保轻装上阵
对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导致的政策性亏损,建立科学补偿机制,医院可以专注于提升服务。
同时,提升医疗服务收入占比也是稳定医院与医务人员收入结构的重要措施,三明市提供数据现实,2025年上半年,全市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收入占比达52.09%,药品耗材收入占比持续降至28.65%,在优化收入结构方面成效显著,夯实了财力底子。
编制权限下放,总医院可自主招聘
一.放权赋能,提升效益
三明市出台《公立医院机构编制备案制管理办法》,在机构编制总量控制前提下,将人员编制结构调整、使用、内设机构调整、人员调配等权限下放给总医院,赋予其充分的用人自主权。
总医院可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在编制总额内自主招聘所需人才,极大提升了编制资源配置效率。
二.打破壁垒,畅通流动
落实《关于深化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人员管理的意见》,彻底打破县域医共体成员单位(总医院与基层分院)间不同财政供养方式(如财政核拨、财政核补)的编制身份壁垒。实现编制内人员在县域医共体框架下的横向(不同单位间)和纵向(不同层级机构间)规范、顺畅流动与调配。
全员年薪制,医生平均年薪近20万
薪酬制度是引导医疗行为的“指挥棒”。三明市先后3次完善薪酬制度,在薪酬改革方面交出亮眼答卷。
一.全员年薪,统一核定
在市、县、乡、村公立医疗机构和公共卫生机构全面推行“基本年薪﹢绩效年薪”的岗位年薪制。实行“以需设岗、以岗定责、以岗定薪、责薪相适、考核兑现”,确保薪酬分配与岗位价值、职责履行、健康绩效紧密挂钩。乡镇卫生院和公办村卫生所人员工资纳入总医院年薪总额统一核算。
二.基薪托底,稳定预期
医院工资总额由基本年薪总额和绩效年薪总额构成,其中,基本年薪总额不再区分医院等级,主要依据职称等级和岗位类别统一核定。医院在核定工资总额内,医务人员的基本年薪根据岗位履职考核情况进行上下调节。薪酬分配结构上,显著提升基本年薪比重,增强公益性,体现公平性。
三.绩效联动,健康为本
绩效年薪的核心在于“优绩优酬”,并与健康结果强关联。三明市深入推进“三定”管理:
-
“定岗”依据机构功能定位、服务需求和医教研任务科学设置;
-
“定人”实行竞聘上岗,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灵活用人机制;
-
“定责”将岗位职责与服务数量、质量、效率、患者满意度,特别是居民健康改善(如重点人群健康管理效果、疾病复发率、县域外转率等)指标紧密捆绑。
2024年,三明市医生平均年薪已达19.84万元,较改革前的5.65万元大幅提升,翻了两倍多,年均增速6.44%,保持在合理区间。
多部门联动,强化监管
三明市副市长张元明表示,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必须同步筑牢监管防线。三明市着力构建多维度、跨部门协同的综合监管体系,为公益性改革保驾护航。
一.部门联动,强化全链条监管
卫生健康、医保、市场监管等部门紧密协作,形成监管合力,确保医疗产品安全有效、使用规范,维护良好医疗秩序。
二.基金监管,筑牢安全堤坝
医保部门牵头,联合公安、法院、检察院、财政、卫生健康、人社、市场监管等部门,建立常态化医保基金监管联席会议制度,保持高压态势。持续深入开展“点题整治”、医保基金违法违规问题专项整治等联合行动,运用大数据智能监控等手段,严厉打击各类欺诈骗保、违规使用基金行为,确保医保基金安全、高效、合理使用,守好群众的“看病钱”“救命钱”。
三.能力提升,夯实监督基础
持续加强卫生监督执法队伍建设,整合优化疾控监督职能。加大对基层卫生监督执法人员的专业培训和能力提升力度,完善执法保障,不断提升监督执法的专业化、规范化水平,为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监督支撑。
相关链接
- 国家卫健委雷海潮主任总结三明医改的四大“关键密码”【2025-10-29】
- 福建三明:持续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2025-10-28】
- 雷海潮:“十五五”以地市为单位全面推广三明医改经验【2025-10-27】
- 福建:力推三明医改 实施健康优先【2025-10-13】
- 安徽因地制宜推广三明医改经验 持续深化公立医院公益性改革【2025-10-09】





扫码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