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标准下三级医院指标治理新思路

北京华一康健国际医院管理中心http://www.huayikangjian.com2025-10-28 08:39:50

【字体: 打印本页

2025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正式发布了《三级医院评审标准(2025年版)》,标志着我国三级医院评审进入新一轮周期。新标准在评审内容、方式和指标导向等方面均作出了重要调整,为医院评审工作带来了全新挑战与机遇。

一、新标准下的指标治理新思路

1. 规模控制与功能定位指标

新标准对三级医院的规模设定了明确界限,包括总床位数、单体院区床位数、分院区数量等指标。因新增规模导致上述指标超标的医院,将不予受理评审申请;之前已超标的,需经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评估后,视情参加或不予评审。

同时,标准强化了三级医院的功能定位,设定了出院患者四级手术占比、病例组合指数(CMI)等体现医疗服务难度的指标,引导三级医院更加聚焦于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的诊疗服务,落实好"大病不出省"的目标任务。

  • ---治理建议:

(1)建立医院规模预警机制,定期监测床位使用率和分院区运营效率;

(2)优化病种结构,提高疑难重症和四级手术占比,建立CMI导向的绩效分配机制;

(3)明确医院"十大功能定位",制定相应指标监测体系。

2. 医防融合与学科建设指标

新标准规定,规范设置儿科、感染性疾病科、病理科、老年医学科,并设置直接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公共卫生科或者预防保健科。在部分科室资源配置指标中增加儿科、精神科医师数占比,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应当设置全科医学科,推动各专业均衡发展。

  • ---治理建议:

(1)开展短板学科资源评估,制定学科建设规划和人才引进计划;

(2)建立科室资源配置动态监测系统,重点跟踪儿科、精神科医师占比;

(3)完善公共卫生科室职能,建立医防融合服务流程和指标监测体系。

3. 医疗质量与安全指标

标准在重点专业质量控制指标中增加了近年来发布的肿瘤专业、感染性疾病专业、放射影像专业等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同时,国家卫健委还发布了《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落实情况监测指标(2025年版)》,为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的落实提供了量化监测工具。

  • ---治理建议:

(1)对照18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建立落实情况的监测指标和评估机制;

(2)构建医疗质量安全指标监测平台,实现关键指标的实时监控和自动预警;

(3)将质量安全指标纳入科室和个人绩效考核,建立以质量安全为导向的绩效分配机制。

4. 数据驱动的评审新模式

新标准强调以信息化手段优化改进评审方式,更加注重线上评审和日常数据监测。评审周期为4年,这要求医院必须建立持续的指标监测和改进机制,而非临时突击准备。

  • ---治理建议:

(1)建设医院指标智能治理平台,实现数据的自动采集和分析;

(2)建立医院评审指标日常监测机制,定期生成指标报告和责任分工;

(3)构建数据质量管控体系,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

二、从应对评审到常态化治理的转变

面对新标准的变化,三级医院需要从根本上转变指标治理思路,从以往的"应对评审"转向"常态化治理"。

1.建立指标治理组织架构

强化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在指标治理中的领导作用,明确并落实医疗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职责,建立院科两级指标管理责任制,指定专门部门具体负责日常医疗质量管理和指标监测。

2.构建指标闭环管理体系

有效的指标治理需要形成管理闭环,建立并落实定期督导、考核、通报、反馈机制。医院应当将指标监测结果与系统性改进工作紧密结合,通过数据分析找出问题根源,制定改进措施并跟踪落实效果。

3.强化数据基础与信息化支撑

指标治理的质量依赖于数据的质量。医院应加强病案首页质量管理,准确掌握病案首页各项指标填写要求,以及主要诊断填报原则,为提高绩效监测数据分组的准确性奠定基础。同时,要完善电子病历系统建设与管理,确保信息系统能够支持指标数据的自动提取和实时监测。

三、指标治理: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面对新标准带来的挑战,指标治理成为医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资深的指标治理专家团队,结合等级评审与国考要求,为医院提供从"指标解读、数据采集、台账建立到数据核验与整改建议"的全流程服务,帮助医院建立管理机制,明确职责分工,规范数据流程,推动质量管理从"被动应付"走向"主动优化",助力医院实现高质量发展。

四、未来展望

《三级医院评审标准(2025 年版)》的发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医院评审制度迈入了更加注重内涵质量的新阶段。在新时代医疗质量提升的道路上,指标治理已不再是应付评审的工具,而是医院提升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的核心管理手段。只有将标准内化于日常管理,将评审融入持续改进,构建持续改进的医疗质量文化,医院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真正适应新时代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2025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正式发布了《三级医院评审标准(2025年版)》,标志着我国三级医院评审进入新一轮周期。新标准在评审内容、方式和指标导向等方面均作出了重要调整,为医院评审工作带来了全新挑战与机遇。

一、新标准下的指标治理新思路

1. 规模控制与功能定位指标

新标准对三级医院的规模设定了明确界限,包括总床位数、单体院区床位数、分院区数量等指标。因新增规模导致上述指标超标的医院,将不予受理评审申请;之前已超标的,需经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评估后,视情参加或不予评审。

同时,标准强化了三级医院的功能定位,设定了出院患者四级手术占比、病例组合指数(CMI)等体现医疗服务难度的指标,引导三级医院更加聚焦于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的诊疗服务,落实好"大病不出省"的目标任务。

  • ---治理建议:

(1)建立医院规模预警机制,定期监测床位使用率和分院区运营效率;

(2)优化病种结构,提高疑难重症和四级手术占比,建立CMI导向的绩效分配机制;

(3)明确医院"十大功能定位",制定相应指标监测体系。

2. 医防融合与学科建设指标

新标准规定,规范设置儿科、感染性疾病科、病理科、老年医学科,并设置直接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公共卫生科或者预防保健科。在部分科室资源配置指标中增加儿科、精神科医师数占比,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应当设置全科医学科,推动各专业均衡发展。

  • ---治理建议:

(1)开展短板学科资源评估,制定学科建设规划和人才引进计划;

(2)建立科室资源配置动态监测系统,重点跟踪儿科、精神科医师占比;

(3)完善公共卫生科室职能,建立医防融合服务流程和指标监测体系。

3. 医疗质量与安全指标

标准在重点专业质量控制指标中增加了近年来发布的肿瘤专业、感染性疾病专业、放射影像专业等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同时,国家卫健委还发布了《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落实情况监测指标(2025年版)》,为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的落实提供了量化监测工具。

  • ---治理建议:

(1)对照18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建立落实情况的监测指标和评估机制;

(2)构建医疗质量安全指标监测平台,实现关键指标的实时监控和自动预警;

(3)将质量安全指标纳入科室和个人绩效考核,建立以质量安全为导向的绩效分配机制。

4. 数据驱动的评审新模式

新标准强调以信息化手段优化改进评审方式,更加注重线上评审和日常数据监测。评审周期为4年,这要求医院必须建立持续的指标监测和改进机制,而非临时突击准备。

  • ---治理建议:

(1)建设医院指标智能治理平台,实现数据的自动采集和分析;

(2)建立医院评审指标日常监测机制,定期生成指标报告和责任分工;

(3)构建数据质量管控体系,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

二、从应对评审到常态化治理的转变

面对新标准的变化,三级医院需要从根本上转变指标治理思路,从以往的"应对评审"转向"常态化治理"。

1.建立指标治理组织架构

强化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在指标治理中的领导作用,明确并落实医疗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职责,建立院科两级指标管理责任制,指定专门部门具体负责日常医疗质量管理和指标监测。

2.构建指标闭环管理体系

有效的指标治理需要形成管理闭环,建立并落实定期督导、考核、通报、反馈机制。医院应当将指标监测结果与系统性改进工作紧密结合,通过数据分析找出问题根源,制定改进措施并跟踪落实效果。

3.强化数据基础与信息化支撑

指标治理的质量依赖于数据的质量。医院应加强病案首页质量管理,准确掌握病案首页各项指标填写要求,以及主要诊断填报原则,为提高绩效监测数据分组的准确性奠定基础。同时,要完善电子病历系统建设与管理,确保信息系统能够支持指标数据的自动提取和实时监测。

三、指标治理: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面对新标准带来的挑战,指标治理成为医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资深的指标治理专家团队,结合等级评审与国考要求,为医院提供从"指标解读、数据采集、台账建立到数据核验与整改建议"的全流程服务,帮助医院建立管理机制,明确职责分工,规范数据流程,推动质量管理从"被动应付"走向"主动优化",助力医院实现高质量发展。

四、未来展望

《三级医院评审标准(2025 年版)》的发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医院评审制度迈入了更加注重内涵质量的新阶段。在新时代医疗质量提升的道路上,指标治理已不再是应付评审的工具,而是医院提升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的核心管理手段。只有将标准内化于日常管理,将评审融入持续改进,构建持续改进的医疗质量文化,医院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真正适应新时代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注:上述内容系转载,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 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包含文中图片的版权来源),本站不承担前述引起的任何责任,如原著作方不同意转载,可随时来电沟通删除转载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