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因地制宜学习“三明医改”经验 医改主要指标位列全省第一
北京华一康健国际医院管理中心http://www.huayikangjian.com2025-09-22 08:32:13
“感谢湘潭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医务人员,让我重获健康”“湘潭市中医医院正骨中心周蓉护士,对待病人就像家人一样暖心”……湘潭“市民之家”,“12345”热线不时响起,电话那头传来的是真挚的感谢。今年1至8月,湘潭市卫健系统累计收到96件表扬单。数字背后,是湘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的生动写照。
2022年,湘潭获评首批中央财政支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城市。3年来,该市围绕“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目标,因地制宜学习推广福建省三明市医改经验,探索出一条符合本地实际的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新路径。2023年,湘潭在全国地市级行政区医改评价中主要医改指标排名中部地区第三、湖南省第一。其相关经验,多次在全国推广。
供需两端发力,“家门口”也能治大病
“谢谢你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出院时,邹小玲紧握湘潭市中心医院心胸外科医护人员的手,眼含热泪。不久前,她在这里接受高难度主动脉瓣保留根部置换手术。
该院心胸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过江介绍,这类手术被誉为“心脏外科皇冠上的明珠”,技术门槛高,对团队协作和术中操作要求极为严苛。邹小玲的主动脉不仅出现瘤样扩张,还存在关闭不全等问题,随时可能危及生命。手术中,医生需在保护患者主动脉瓣结构完整前提下,精准切除病变组织并完成重建,每个步骤都犹如“在刀尖上起舞”。幸运的是,手术很成功。
“在‘家门口’就能治大病,既省时省钱,又不用异地奔波。”重获“心”生的邹小玲感慨。
为满足群众对高质量医疗服务的需求,湘潭从供需两端同步发力。在供给侧,该市近3年投入1.2亿元,支持公立医院重点学科建设,累计建成7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培育)项目、3个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设立3000万元人才专项资金,培育“莲城医卫名家”50名,引进急需紧缺人才22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宏灏湘潭研究所、国医大师刘志明工作室、全国名老中医黎月恒教授传承工作室等高层次平台相继落户,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在需求侧,湘潭设立“大病”转诊中心,开通“大病”服务热线,通过大数据动态监测异地就医人员、病种及流向,精准识别并服务“大病”患者。“我们积极对接国内顶尖专家团队,邀请专家来潭会诊和手术,让疑难重症患者在市内即可享受国家级诊疗服务。”湘潭市卫健委主任马金辉说,全市已有143名“大病”患者在本地治疗,市域内住院量占比达91.07%,群众就医负担大大减轻。
促进分级诊疗,小病不用上大医院
8月11日晚,湘潭市第二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李蓉带着教学资料,来到医联体单位——雨湖区昭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医护人员开展骨质疏松高危人群筛查专题培训,为双方建立联合门诊做准备。
李蓉介绍,如今,社区医生不再局限于常见病诊疗,更承担起高危筛查、健康管理等职能。居民若筛查出高风险因素,可通过“绿色通道”转诊至上级医院进一步检查,待病情稳定后,再回社区随访管理。
这一变化,与湘潭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密不可分。
在城区,以湘潭市中心医院为龙头,联合市直公立医院、专业公卫机构及市区24家基层医疗机构,共同组建城市医疗集团,实现医疗、信息、药品耗材设备一体化管理,建成医学检验、影像诊断、心电诊断等六大共享中心,推动213项检查结果互认。
在县域,湘潭县、湘乡市、韶山市分别组建紧密型医共体,实行人才“县管乡用、乡聘村用”,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畅通县、乡两级双向转诊。
今年,湘潭在全省率先开展矩阵式医联体建设,按照“把一个区域当一个医院来打造”理念,城市医疗集团牵头医院向上与省(部)属高水平医院建立结对关系,向下与县域医共体牵头医院建立业务协作关系,形成“省带市、市带县、县带乡、乡带村”五级纵向联动机制;横向则建立精卫、中医、口腔、妇幼、医养结合等多个专科联盟,实现从“单打独斗”到“系统协同”转变。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湘潭基层诊疗量占比达68.59%,基本实现“慢病日常管理不出村、一般常见病种不出乡、复杂常见病种不出县、多数病种不出市”。
“三医”联动,“少花钱,看好病”成为现实
“同一家医院、同一种手术,支付方式改革前后两次手术总费用相差数万元。”湘潭市民肖晓芳的就医经历,折射出DRG(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支付改革的影响。
作为国家DRG付费改革示范城市,湘潭创新“以收定支、界定范围、总额打包、结余留用”的医保支付模式,对医疗集团成员单位医保基金实行统一打包付费。
“简单来说,就是每一种病价格都定好了。比如,某种疾病的医保预算是8000元,如果医院收了更多,那就得医院自己‘扛’;若低于这个价格,就算医院盈利。”湘潭市医保局党组书记周复明告诉记者。
据统计,与2021年同期(未实行DRG付费改革)相比,今年上半年湘潭平均住院日由9天降到7.18天,住院次均费用从7469元降到6476元。
近3年,湘潭不断完善“三医”(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机制,让更多改革成果惠及百姓。该市实行市(县)医保、卫健部门领导干部交流交叉任职,建立卫健、医保协作会商机制,每月一次信息互通、每季度专题会商,促进政策协同、监管联动、信息互通。
信息化建设赋能,让百姓享受更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湘潭在全省率先建设“三医一张网”,医疗集团内各医院、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统一建设,医保、医药、政务服务等数据统一接入健康中枢,实现数据互联共享。群众预防接种、家庭医生签约、医院看病、医保报销、出生登记、社保卡申领……这些曾散落在“数据小房间”的信息,如今被分类码放得整整齐齐,像图书馆的藏书一样随用随取。
相关链接
- 湘潭医改经验连续3年获国家卫生健康委推介【2025-07-21】
- 湘潭市召开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调度会【2025-07-16】
- 湖南湘潭: 加强数据专区建设 推进医防融合【2024-05-13】
- 湘潭市举行国家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推进会暨湘潭市城市医疗集团授牌仪式【2023-11-14】
- 湖南湘潭打造“30分钟医疗圈”方便群众看病【2023-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