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础。近年来,我市坚持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推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全面落实政府办医责任,各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医疗设备和医务人员配置水平明显提高。地方财政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投入11亿元,先后谋划实施市一院南北院区工程等51个项目,配备大型医疗设备405台,引进高层次及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员110名。
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全面提升。酒钢医院、市第一人民医院成功晋级三级甲等医院,市妇幼保健院晋级为二级甲等妇幼保健机构。与省内外医院建立对口专科(技术)联盟124个,建成省级重点专科6个、市级重点专科19个、五大急危重症救治中心10个、质量质控中心47个,建设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个,成立胸痛质控中心及胸痛联盟,重大疾病救治能力全面提升。全市基层医疗机构中达到国家推荐级标准占比27.27%、国家基本标准达100%,村卫生室标准化达标率100%,乡村医生中执业(助理)医师占比66.7%,位居全省第一。为各基层医疗机构配备15辆新能源汽车作为民服务健康快车。院前急救和血液保障能力提升,10秒接听率稳居全省第一,救护车达到1辆/万人,千人口献血率达到12.65‰,位居全省第二;连续八次被授予“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荣誉称号。
疾控体系改革持续纵深推进,疾病防控综合服务能力明显提升。成立疾病预防控制局。持续推进医防协同融合和疾控监督员改革试点,加强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工作,成功创建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构建市、镇、村三级传染病监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建立健全智慧化多点触发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坚决防控结核病、艾滋病、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手足口病和甲型HXNX流感等传染病,全市麻疹发病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重点传染病监测完成率100%,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全省平均水平以下。全市创建健康单位、步道等9类57个,高血压规范管理率88.25%,2型糖尿病规范管理率83.86%。
中医药服务体系健全完善,中医药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全市综合医院、基层医疗机构均设置了中医科或中西医结合科、中药房,覆盖率100%。社区(镇)建成8家旗舰中医馆、3家村中医阁,提供6类10项或4类6项以上中医适宜技术服务。
爱国卫生运动持续深入推进,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基本建立我市健康影响评估工作的运行机制。市民健康素养知识知晓率达85%,无烟机关建成率100%,全社会健康环境改善、健康服务优化、健康教育普及、健康行为逐步养成,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显著提升,全市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0.18岁,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妇幼健康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全面落实国家生育政策,实施嘉峪关市0-3岁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和嘉峪关市妇幼公共卫生能力提升项目,妇幼健康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在全市实施免费婚前医学检查,2025年婚检率达53.83%,比2021年提高了47.43个百分点。2021至2024年共为84742人(户)发放利益导向资金3748.2万元。
践行健康老龄化理念,健康管理与养老服务有机融合。探索建立了“3+1”(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责任团队、家庭医生团队、社区卫生服务站为服务主体,以社区志愿者为补充)基本公共卫生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全市有医养结合机构4家,医疗机构与相邻养老机构结成“服务对子”10家。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开通老年人就医服务绿色通道,两家医疗机构被省上评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乐寿医护养老院探索建立了“养”“医”分类分级护理方法,胜利社区康乐寿医护养老院一分院建成并投入运营,目前,康乐寿医护养老院开放床位130张,入住率97%;一分院开放床位110张,入住率53.6%,医养结合服务供给得到全面提升。
相关链接
- 嘉峪关市深化医保制度改革 让群众健康更有“医”靠【2024-05-27】
- 甘肃嘉峪关二级以上医院均配备标准化母婴室【2020-08-06】
- 嘉峪关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院区正式启用【2020-07-14】
- 甘肃嘉峪关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2019-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