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市中医药局、市疾控局印发《上海市推进“儿科服务年”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对扩大儿科服务供给、深化儿科医联体建设、改善全流程儿科服务、提升儿科医疗应急能力等提出明确要求,进一步提高儿科服务便捷性和可及性。
在扩大儿科服务供给方面,《实施方案》要求,在2025年11月底前,全市所有二级、三级公立综合医院,三级中医医院及各级妇幼保健院均应提供儿科服务;支持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通过多点执业医师申请增加儿科诊疗科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做实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内容,通过全科医师等医务人员提供儿科诊疗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单独设置儿科。
在深化儿科医联体建设方面,《实施方案》明确,医联体上级医院要通过医师定期坐诊、专家查房、远程短视频诊疗等形式继续向基层下沉儿科医疗资源,支持基层医师到医联体上级医院开设门诊、联合查房、轮岗执业,推动儿科医疗服务共建共享。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之间要进一步加强儿童重大疾病诊疗协作,完善转诊流程,提升医疗服务连续性,并通过学科共建、业务交流、专项培训等方式,实现标准化、同质化的诊疗和管理。
在改善全流程儿科服务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关注儿童就医情绪和心理管理,在诊疗全程做好健康宣教、解释沟通,帮助患儿缓解焦虑及恐惧。对于0~3岁急危重症儿童患者,医疗机构要建立24小时救治“绿色通道”,支持开展先救治后缴费。
在优化儿科服务方式内涵方面,《实施方案》提出,深化儿童友好医院建设,加强医疗机构建筑空间、视觉色彩、设施设备等方面的适儿化改造。鼓励开设生长发育、精神心理、健康体重管理等特色门诊。提升儿童孤独症干预服务能力,全市50%的妇幼保健机构提供儿童孤独症康复服务。
在提升儿科医疗应急能力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在儿童季节性疾病高发期,医疗机构要建立就诊等候时间监测预警机制,通过加强预检分诊、推广诊前检查、落实急诊分级分类救治等提升服务效率;要及时通过增开诊室、延长服务时间等提升接诊能力;要统筹床位资源,储备可转换床位,确保及时收治患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儿科、发热诊室应开尽开,并完善儿童输液、雾化、中医外治等服务条件。
相关链接
- 上海奉贤区召开“数智化驱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专委会(界别)协商会议【2025-08-01】
- 上海推新政:支持二级及以下医院通过多点执业申请增加儿科【2025-07-17】
- 上海组织实施智慧医疗专项研究项目【2025-06-11】
- 专家齐聚上海共议基层诊疗体系重构【2025-06-10】
- 上海市闵行区援滇医疗队开启对保山市二院新一轮对口帮扶【2025-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