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1月15日召开的全省基层卫生改革现场推进会上获悉,近年来,我省先后出台了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等30多个政策文件,推动“患者、医生、基金”三下沉,有效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的问题。从2014年至今,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量提高了10.5个百分点,住院人次提高了29.67个百分点,县外就诊率下降了10.04个百分点,县外基金占比下降了19.49个百分点。
按照“做强县级、做活乡级、做实村级”的总体思路,全省各地实施“组团式”整体帮扶、医联体建设、县级医院重点专科和薄弱学科建设、区域医学中心建设、远程短视频会诊等工作,有效提升县级医疗机构诊治能力。完善基层绩效工资改革,全部取消“收支两条线”管理,实行乡镇卫生院院长和社区卫生中心主任竞聘上岗制度与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落实院长(主任)分配自主权,有效调动了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开展村医培训,为村医购买养老保险,提高村医待遇,改善村医工作条件和执业环境,稳定和优化了村医队伍。截至今年10月底,全省84.82%的在岗村医有了养老保险,91.04%的离岗村医领取了养老补助。
今年以来,省卫生健康委会同人社、财政等部门,建立完善“一人一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送医上门、送人就医”等工作机制,省市县专家进村入户开展服务,全省共组建家庭医生签约团队1.8万多个。
“十二五”以来,中央和省级财政投入超过22亿元,用于我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为1300个乡镇卫生院配备救护车。今年为全省54个县的3720个深度贫困村卫生室配备了健康一体机,建成了覆盖全省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系统和基层卫生管理系统。针对基层医疗人才紧缺的实际,自2010年以来,我省转岗培训全科医生5829名,招录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3833名,为乡镇卫生院招录大学生1.91万名。2016年开始,累计开展村医规范化培训1.35万人,并实施大专层次村医定向培养项目,目前已招录1004人。各地还结合实际开展了基层骨干培训、村医急救培训、婴幼儿急救培训等工作,全方位推进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相关链接
- 福州医改经验入选全国基层卫生改革典型案例【2020-09-27】
- 山东临沂市基层卫生改革暨县域医共体建设现场会召开【2019-12-13】
- 甘肃发出卫生健康“求贤令”【2025-04-08】
- 甘肃实施临床卓越专科建设项目【2025-03-31】
- 甘肃110家医院开设睡眠专科门诊【2025-03-25】
- 甘肃:11月底前各市县均有睡眠门诊【2025-03-24】
- 甘肃金昌市全面推进卫生领域改革提质增效【2025-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