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因地制宜全面推广三明医改经验 努力让90%患者就医不出县
北京华一康健国际医院管理中心http://www.huayikangjian.com2025-04-24 08:39:39
4月23日,记者从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宜昌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省因地制宜全面推广三明医改经验,带动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
三明医改经验的重要内核是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勇于改革创新,切实履行政府办医主体责任。发布会上,省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王云甫介绍,目前,省委已将医改重点指标纳入地方党政领导班子目标责任制考核,各市县全部落实一位政府领导管“三医”,其中宜昌、十堰、襄阳还分别建立了由市委常委牵头抓医改的工作格局。同时,卫生健康、医保、中医药、药监、疾控等多部门协作机制建立,以公立医院改革为重点,协同推进人事编制、医疗价格、薪酬制度、医保支付等项目改革。
既学习三明经验,更突出因地制宜。王云甫介绍,围绕人才提能、专科提档、服务提质、管理提效,湖北省级筹集1.5亿元资金,支持36家三级医院重点帮扶70家县级医疗机构提高服务能力水平,联动编制、薪酬、职称等改革为儿科、精神科等薄弱专科补短板;引入人工智能,推广智能辅助诊断;聚焦高血压、糖尿病等8种影响群众健康的突出问题,实施“323攻坚行动”,构建防、筛、诊、治、康、管全链条服务体系。
公立医院改革是医改的重点、难点。目前,全省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部实行了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健全了“党建业务”双考核机制,以党建带动公益性改革举措落地。此外,落实委省共建同济医院试点,支持其实施“高水平学科群建设计划”,提升疑难危重症诊疗能力;改革薪酬分配制度,建立以岗位、业绩等为核心的绩效考核与收入分配机制,提高医务人员固定收入占比,进一步突出对医务人员的有效激励。以国家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为带动,支持宜昌、十堰以公立医院改革为重点,在人事编制、薪酬分配、医院管理、数智赋能等关键领域先行先试,打造标杆示范。
以强县行动为牵引,坚持财政投入向基层卫生倾斜,强基层、提能力,让90%的患者留在县域。我省每年遴选13个县市,围绕科学治理、精细管理、能力提升、医共体建设等重点,鼓励人才、技术、管理、服务“四下沉”;以县域影像、心电中心建设等为抓手,推广分散式检查、集中式诊断、区域内互认的有效的检验检查模式。
相关链接
- 深化医改,湖北“新动作”取得新进展【2025-04-25】
- 湖北省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沉”到基层【2025-04-25】
- 湖北省儿科医疗联盟单位增至236家【2025-04-08】
- 湖北省7个试点地区将率先实现住院费用医保基金即时结算【2025-03-13】
- 湖北:为中部地区崛起贡献健康力量【2025-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