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召开的江西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2025年江西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健康江西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90%的县达到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标准,90%以上的村(社区)配备家庭健康指导员。据悉,这是该省连续第三年将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截至2024年底,江西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全省81个县(市、区)有73个达到紧密型标准。
据介绍,江西省因地制宜建立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总医院,一体化管理县域内各级各类公立医疗机构,实现机构设置扁平化、诊疗服务中心化、业务管理同质化、学科布局集约化,有效降低运行成本,提升医疗资源使用效率。该省持续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分期分批实行医保基金总额打包,第一批37个县(市、区)已全部实现总额打包付费,第二批36个县(市、区)已完成医保基金预算调整;参保人员县域内住院人均费用为4825元,同比降低14.9个百分点;以医共体为主体对药品耗材进行集中带量采购,有效节约费用。
在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进程中,江西省重点加强对患者外转率较高、服务能力较弱的25家县级医院进行精准帮扶。县级医院人员派驻至乡镇卫生院实现全覆盖;上级医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派驻医生人数达到0.94人/每万人口,同比增加74.1%,逐步形成省市帮县、县级帮乡、乡级帮村的模式。该省创新实施全省基层卫生人才“强基工程”,80%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到基本标准,推进乡镇卫生院延伸举办村卫生室,61.7%的行政村卫生室实现人财物一体化管理。
江西省健全“双向转诊、上下联动”制度,上级医院专家号源和住院床位优先为下级医院转诊患者提供,上级医院医务人员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动县域内双向转诊落实。2024年,全省县域内下转患者达26.6万人次,同比增长27.4%;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占比和医保基金支出占比分别为65.9%、24.7%,同比分别提高2.7个百分点和2.6个百分点。
目前,江西省已组建县域医学影像、心电诊断等五大资源共享中心306个;推动全省实现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首批纳入检验8类44项、影像3类290项,项目数位列全国第五,基本实现“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结果互认”;61.2%的县域医共体建有中心药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种数平均增加264种。
江西省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质工程,强化慢性病医防融合服务和一体化管理。截至2024年底,该省已建成基层慢病管理中心404个,县域内慢性病健康管理人群住院率降至20.58%,同比下降1.7个百分点;四类慢性病患者过早死亡率降至8.3%,同比下降1.3个百分点。
相关链接
- 贵州已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140个 覆盖1492个乡镇卫生院【2025-02-17】
- 广东优化医共体连续服务管理【2025-02-13】
- 湖南新邵医改再发力 积极探索医共体建设示范道路【2025-02-12】
- 巩留县总医院揭牌 深度推进医共体建设【2025-01-09】
- 国家发改委:今年将安排100亿元支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2025-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