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内外兼修”促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北京华一康健国际医院管理中心http://www.huayikangjian.com2025-02-10 08:48:11

【字体: 打印本页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将公立医院改革作为重中之重,瞄准医疗资源整合与优化布局、医疗服务质量提升、信息化助力医疗服务三大关键领域精准发力,一系列务实举措落地生根,为增进群众健康福祉“添砖加瓦”。

医疗资源整合与优化布局 筑牢协同就医根基

8时30分,G2491次列车从北京北站出发,郏博又如往常,已在车上。2个半小时后,列车到达呼和浩特站,新一周的工作即将开始。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内蒙古医院是第三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之一,作为医院胸部肿瘤内科主任,郏博已习惯了每周坐高铁往返于北京和呼和浩特之间。

2023年2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内蒙古医院开始运营。随着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建设加快推进,越来越多的专家开启了“双城”模式。他们到来后,不少患者在呼和浩特市便可享受到北京的优质医疗资源。

“过往的5年时间里,我们频繁前往北京治疗。得知郏博医生来到呼和浩特后,我十分高兴,终于不用再让老母亲奔波了。”2023年底,呼和浩特市一名70岁的患者追随郏博回到本地抗癌,目前病情稳定。

截至2024年11月底,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共派驻160名专家到内蒙古,专家共参与主刀手术2997台。

两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5个国家级医学中心分中心“落户”呼和浩特,内蒙古航天医院(中国通用技术集团内蒙古心脑血管医院)开诊运营……

“看病何须东西走,首都专家首府有”“病人不跑、专家跑”。现在,许多患者选择留在“家门口”看病,区域辐射带动作用彰显。

呼和浩特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马可为介绍,近年来,呼和浩特市抓住国家布局开展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和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遇,围绕打造全区医疗中心目标定位,外引内联、深化合作,大力引进区内外优质医疗资源,实施医疗资源扩容提质行动。聚焦“建高地、兜网底、强队伍”,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全力推进首府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

完善急救网布局 急救体系驱动医疗服务质量蜕变

“120”作为一条“生命航线”,搭建起保障生命的桥梁。在呼和浩特市公立医院改革和高质量发展中,120急救中心作为医疗服务体系的前沿阵地,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急救站点由原来的23家增加至46家、急救指挥调度坐席由原来的6个增加至26个,120呼叫电话10秒内接听比例达到100%、呼叫接通率100%,可调度的急救车辆从38台增加到126台、危急重症现场医疗监护或抢救措施实施率达到98%、平均急救反应时间由26分钟缩短到12分钟……2022年以来,呼和浩特市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取得显著进展。

2024年1月,呼和浩特非急救转运热线“96720”全面启用,热线对急救与非急救进行分类调派和管理,可以更好满足患者对急救和非急救医疗转运需求。

同年,呼和浩特120医疗急救指挥中心上线手机报警定位功能,该功能能够迅速获取报警人的地理位置信息,自动发送给急救指挥中心,缩短了接警时间,提升了调度效率。

目前,呼和浩特市形成以一个急救指挥中心、5个旗县急救分中心、5个合作型直属站、20个急救工作站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构成的“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管理”院前急救体系。

为了确保患者在“黄金时段”得到及时有效救治,呼和浩特市在部分急救车上配备了远程短视频医疗设备,如心电监护仪、除颤仪、便携式呼吸机等,能在转运途中实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同时,设备可将患者病情数据实时传输至医院急诊科,实现“上车即入院”。

呼入电话343次、呼出电话269次、总受理114次……呼和浩特120医疗急救指挥中心调度员屏幕上的各种数据时时发生着变化。

呼和浩特120医疗急救指挥中心副主任朱大朋介绍,调度系统堪称呼和浩特院前急救的“智慧大脑”。当接到120或96720求救电话后,平台会根据患者位置、病情等信息,调配距离最近且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急救站点和车辆,确保伤者能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救治。

此外,呼和浩特120医疗急救指挥中心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培训模式,组织院前急救医护人员、指挥调度人员和行政工作人员赴天津、北京、海口、武汉等地区学习。截至2024年底,呼和浩特市完成院前医疗急救调度员培训64人次,院前医疗急救调度员培训覆盖率90%以上。

优化医疗服务供给 筑牢便民惠民健康网

在推动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呼和浩特市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理念,将目光聚焦于“一老一小”两大重点群体,全力优化医疗服务供给,一系列务实创新之举,让这座城市的医疗服务更具温情与实效。

在呼和浩特市妇幼保健院,有序便捷的信息化管理为孕妇带来便利。2024年7月,呼和浩特市妇幼保健院互联网医院为孕妇开通线上建档服务功能。

助力解决职工“带娃难”,家庭托育如何发力?呼和浩特市妇幼保健院儿童早期发展基地为有托育需求的家庭提供全方位支持,基地全面开展“医育教一体化”儿童早期发展服务,以家庭为服务对象,开展0至3岁婴幼儿照护服务、儿童早期促进训练、家庭养育入户指导、家庭养育环境评估、家庭养育咨询指导等。

针对青少年群体,呼和浩特市妇幼保健院提供心理健康咨询、青春期保健等服务。通过一对一心理辅导,帮助青少年减少学习压力、人际交往等困惑。

“高大夫,今早起来胳膊上起了一大片红疹,又痒又疼,这可怎么办?”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居民王阿姨通过视频向家庭医生高嘉敏咨询。

在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家庭签约医生服务已成为“一老”群体的健康管家,以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切入点,采取“百名三甲医院专家+家庭医生+家医助理”全专结合模式开展签约服务工作,签约居民不仅可以享受免费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还能获得个性化健康指导和诊疗建议。

目前,呼和浩特市共有家庭医生3384人,副高职称及以上医生220人,组建团队884个。基层医疗机构医生3041人,上级医院医生343人。已签约居民202.08万人,签约率56.88%。

注:上述内容系转载,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 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包含文中图片的版权来源),本站不承担前述引起的任何责任,如原著作方不同意转载,可随时来电沟通删除转载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