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三明医改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全力提升公立医院医疗服务能力与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健全分级诊疗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积极推动中医药参与全生命周期健康保障。随着一项项医改新政策、新举措的落地,全民健康保障网络不断织密,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变得触手可及。
三明市第一医院生态新城院区是打造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的重要载体,是推进三明医改向纵深发展的重大民生工程。(林文斌 摄)
科技赋能——
医疗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没想到在三明就能享受到上海瑞金医院知名专家的诊疗服务,太方便了。”11月11日,三明市民魏先生通过远程门诊与上海瑞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陆林“面对面”交流,还得到了详细的后续治疗方案。
上海瑞金医院专家到三明开展义诊,现场向三明市第一医院医生传授医疗技术。(范乐凯 摄)
上海瑞金医院知名专家在三明开通常态化远程门诊,是沪明两地深入推进卫生健康对口合作,以新质生产力助力诊疗水平升级,让老区群众在家门口享受高质量医疗服务,持续推进三明医改 3.0阶段探索的生动实践。
沪明医疗卫生对口合作,打造“六病共管”新模式。(周志鸿 摄)
从2023年开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与三明市第一医院合作共建,推动专病诊疗技术平移、全生命周期六病共管体系建设等合作落地,带动三明地区整体医疗服务水平提升。
在数字化工具的助力下,借助互联网将优质医疗服务带到百姓身边。
广州中山一院专家在三明市第一医院会诊。(谢守明 摄)
10月29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肝胆胰外科中心学科带头人匡铭打破时空限制,运用 5G 技术远程操纵机器人,为三明的肝癌患者完成切除手术;提前24小时在手机上下单,“互联网+护理服务”便会将网约护士送到患者身边……
信息化建设赋能高质量发展。图为三明市第一医院手术室抢救病患的场景。(谢月妮 摄)
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三明持续加快全民健康数字平台建设,不断拓宽医疗健康服务领域,推动三医融合“一张网”、个人信息“一份档”、健康管理“一平台”落地,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持续增添新动能。
医防融合——
完善全民健康管理体系
11月16日,宁化县淮土镇赤岭中心村卫生所的乡村医生如往常一样来到村民张先生家巡诊。
58岁的张先生因中风致残,行动不便。乡村医生定期上门为他测量血糖、血压,并将诊疗数据上传至县域健康管护监控平台。
“多亏医生们定期上门诊治,这几年,我的高血压、糖尿病都控制得很好。”张先生说。
坚持以提高健康效益为导向,构建医疗保障服务体系。图为沙县总医院内的医保中心。(周志鸿 摄)
近年来,三明市以县域医共体建设为基础,以医保支付为纽带,探索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健共体工作机制,全力打造城乡一体、健康管理、中西医并重的整合型健共体,为群众提供“预防—保健—治疗—康复—健康管理”等一体化健康服务,基层诊疗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三明市以完善健康管理中心和疾病管理中心的“两师两中心”标准化建设为抓手,通过建立院前疾病筛查、危险因素控制,院中规范化诊疗以及院后康复管理的全流程疾病管理模式,让健康服务从后端的医疗向前端的预防持续延伸。
坚持以公益性为根本,构建政府办医责任体系。图为三明市第一医院开展满意在医院活动。(周志鸿 摄)
目前,全市2家全民健康管理中心和12家总医院疾病管理中心已投入运行,并培训健康管理医师和疾病管理师1420名。永安、将乐荣获全国健康促进县称号,12家医院荣获全国健康促进医院称号。
上海名医在三明市开展义诊。(陈登达 摄)
通过开展医防融合服务,让慢病人群治疗更加规范,健康及亚健康人群也得到了更好的健康管理。截至2023年底,全市高血压、Ⅱ型糖尿病、严重精神障碍、肺结核患者规范管理率分别达 86.71%、87.54%、97.37%、98.5%,全市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0.19岁。
随着全民健康管理体系的逐步完善,群众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的“大卫生、大健康”理想正逐步照进现实。
中医药助力——
夯实建设健康中国之基
11月17日,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智能化中药煎配中心内,一味味药材被“机器人”药师依次放入锅中,加水、浸泡,经轨道输送到位后开始煎煮。
日前,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在全省率先启用中药数智化煎配系统,从药材的调配、称量、控水、浸泡、煎煮、装袋到药罐的清洗、消毒都由“机器人”完成,全过程自动化作业。
“这套系统将古法煎药模式与‘智能机器人’精准结合,每天可煎煮500人次2500剂中药。”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药学部主任夏丽珍向记者介绍。
中药数智化煎配系统的启用是三明市加快推进省级区域医疗中心、闽西北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建设,持续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高水平中医药服务的一个缩影。
北京广安门医院专家在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驻点,为患者诊疗。(周志鸿 摄)
自2021年12月23日,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与三明市人民政府、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签署战略协议,合作共建闽西北区域中医医疗中心以来,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先后派出三批18名专家到三明市开展驻点医疗帮扶工作。通过设立名医工作室、互访交流、骨干驻点、进修培训、线上线下指导、学术交流、远程短视频医疗、党建共建等方式,持续将特色医疗技术、成熟管理经验、先进发展理念引入三明,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受帮扶科室门诊人数最高增长1倍多,中药处方量最高增长95.14%,吸引了一批市外患者前来就诊。
随着中医药服务能力的提升,全市看中医、用中药的氛围日益浓厚。2023年,三明全市公立医疗机构门诊选择中医药服务占比近35%,中医药影响力持续扩大。
三明市积极创建“无陪护”医院。(周志鸿 摄)
一直以来,三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注重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先后出台《三明市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若干措施》《三明市中医药健康促进工程实施方案》等文件。2022年,三明市抢抓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口帮扶机遇,制定实施《三明市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从加强中医药管理机构建设、持续加大医保政策对中医药的扶持力度、建设县总医院中医平台科室、启动村卫生所“中医阁”建设、全力建设闽西北区域中医医疗中心等方面,加快构建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优质高效中医药卫生服务体系。
目前,全市共有农村特色专科国家级7个、省级25个,创全国中医特色重点医院1所;每万人中医类执业(助理)医师数达6.51人,列入第六批、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3名,列入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专家12名。
2023年,全市门诊、住院患者中药饮片处方数分别达88.96万张、20.61万张;全市中医辨证论治费、药事服务费、诊查费三项收入达2.78亿元,中医非药物治疗收入1.16亿元,中医类医疗服务性收入占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性收入的20%,进一步筑牢了三明市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构建健康管理组织体系。图为《幸福时刻》。(曹建平 摄)
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从源头维护人民健康。在未来的发展中,三明市将坚定不移地走以人民为中心的医改之路,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健康服务,为夯实建设健康中国之基贡献三明力量。
相关链接
- 国家卫健委“推广三明医改经验”深圳专场举行【2024-12-12】
- 广东举办学习推广三明医改经验暨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培训班【2024-12-10】
- 国家卫生健康委举办推广三明医改经验培训班【2024-11-22】
- 三明医改经验在石家庄“落地开花”【2024-10-21】
- 福建持续拓展和丰富三明医改经验内涵【2024-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