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诊是医院直接与公众接触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医院品牌影响力的有效手段。无论是公立还是民营医院,都会利用新医院开业或重大节假日等时机举办义诊,以扩大影响、增加受众量,并进行健康教育和服务推广。然而,近年来不少医疗机构因不合规的义诊活动而遭受处罚,这引发了对义诊合法性的广泛关注。
最近的一些案例表明,即使是出于善意的义诊活动,如果未能遵循相关法律法规,也可能面临严重的后果。
案例一:今年3月,一家医院在未向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备案的情况下跨区开展免费义诊,结果被卫健局查处。现场药品和医疗器械被扣押,最终面临11万元罚款。
案例二:9月份,另一家医院由于违反了《卫生部关于组织义诊活动实行备案管理的通知》以及《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被当地卫健局处以5万元罚款。
义诊活动中可能涉嫌违规的行为
未经备案擅自组织义诊
根据《卫生部关于组织义诊活动实行备案管理的通知》的规定,任何医疗机构在举办义诊前必须向当地县级以上的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进行备案。若跨区或跨省举行,则需要提前15至30天向相应的行政管理部门提交申请。未按照规定办理手续即属违法,可能会受到罚款等行政处罚。
超出备案范围的行为
一旦获得批准后,义诊的具体内容、时间及地点都应严格遵守事先申报的信息。随意更改计划不仅会破坏原有安排,还可能导致被认定为非法行医,并因此遭到严厉处罚。
非专业人员参与医疗服务
只有具备相应资格证书的专业医护人员才有权参与义诊。使用非专业人士提供咨询或者治疗服务都是违反了《执业医师法》以及《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条款的行为,这同样会导致严重后果。
商业化倾向与误导性宣传
义诊应当保持纯粹的社会公益性质,不得借机推销药品、器械或其他产品,更不能利用此次活动从事任何形式的广告宣传活动。此外,任何夸大病情以诱导消费的做法都被视为欺诈行为,将受到法律制裁。
欺诈和扰乱公共秩序
严禁在义诊过程中实施任何可能误导公众、骗取财物或是传播迷信思想的行为。这类做法不仅损害了患者的权益,也违背了医疗卫生行业的基本原则。
虽然义诊对于促进公众健康有着积极作用,但其运作过程中仍需严守法规底线。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义诊的社会价值,同时也维护好医疗机构自身的良好形象。
相关链接
- DRG/DIP付费下的医院管理策略【2024-12-17】
- “人工智能+医院管理”:SPD在医疗机构精益管理中的实践【2024-12-11】
- 智慧医院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是医院发展的关键【2024-12-09】
- 第十二届健康界医院管理大会在海南盛大召开【2024-12-03】
- 医院管理者必读 | 执行力三板斧【2024-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