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外科发展的思路与出路

北京华一康健国际医院管理中心http://www.huayikangjian.com2024-09-09 08:43:32

【字体: 打印本页

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发展,自然人为灾害频发,带来了现代医学的发展,急诊医学在近二十年来也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成为临床医疗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成为医院形象的“窗口”。但其发展进程落后于现代医学,同时我国急诊医学迟于西方国家,在国内大多也落后于同医院的其他临床科室,而急诊外科又落伍于急诊医学,使其限制了急诊医学在我国的发展。
  1急诊外科的历史与现状
  急诊医学是一门新兴学科,直至1979年才被国际上公认为独立医学学科,在我国,1984年急诊医学被冠以二级学科和一级临床医学专业,1985年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协和医院设立急诊医学硕士点,1987年成立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专科学会,2003年中山大学成立国内第一个急诊医学博士学位授权点[1]。急诊医学与其他二级学科相比有独特的诊断原则和临床思维方法,近年来,急诊医学开始建立起独立的教学、培训、职称晋升系列,部分高等院校开办了急诊医学系,培养急诊医学生。可以说,急诊医学在学科管理、人员素质、理论研究和硬件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成为医学界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
  急诊医学发展中主要以急诊内科和急诊外科为龙头,近年虽有人主张急诊不分科,但学科内还是存在不同专业方向,成立了急诊科的大中型医院一般均设立了急诊外科,急诊外科随着急诊医学的兴盛而迅速发展。目前各医院急诊外科设立模式不尽相同,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依赖型——科室少有固定外科医师,多依赖外科系统专科轮转的医生;支援型——有一定量固定的外科医师,能完成大部分工作任务,但需要各专科经常性的支援;自主型——急诊外科能独立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与各专科只有会诊和协作关系。其中以前两者为主,完全独立自主型的急诊外科所占比例极小,但自主型将成为急诊外科发展、建设的趋势[2]。随着社会的发展,一支掌握急救和外科知识的急诊外科队伍极为重要,为救治自然和人为灾难致人体损伤的创伤者提供及时高质量的外科急救服务,挽救生命,促进和保护功能恢复,是急诊外科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3]。创伤外科作为急诊外科今后发展的重要节点为众多学者与专家认同,国内极少数大医院率先组建了创伤急救中心或全面自主型的急诊科,其人员结构合理,医疗技术精湛,配有完善的手术室和手术设备,能独立完成诊断、治疗、抢救任务[4]。
  2急诊外科发展的困境及原因
  2.1急诊外科科室发展的困境及原因
  急诊医学近年来在科室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发展不平衡,日常临床急诊工作中,急诊内、外科占有同样重要的位置。然而急诊内科理论与实践内容发展快于急诊外科,在人员构成、仪器装备、环境设施等方面,急诊内、外科发展呈“跛行”状态。急诊外科少专科医生、少抢救与手术设备,救治能力在简单的清创缝合和复位固定水平停滞不前是急诊外科无奈之痛。许多医院的急诊科,真正意义上只能算是“急诊内科”,真正难以向“自主型”发展的关键节点去建设急诊外科。造成这种状态的原因是多样化的,但主要可归纳如下几点:首先组织与领导对急诊外科发展重视度有限,图长远规划者鲜,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缺乏足够投入。其次许多急诊外科疾病须用手术治疗,需要建立功能完备的手术室,以及相应的配套机构,需要多科室人员协助,短时内难于开展,即便建有急诊手术室的医院,多发伤和复合伤、手术难度大时,还需多个专科联合治疗;再者,急诊外科设立急诊手术室也存在诊治范围难界定,与外科各专科在发展上、利益上有冲突,各专科协作性、支持度存在问题。
  2.2急诊外科专业发展的困境及原因
  急诊外科仅限于对病员的分诊收容和临时处理,常常只能诊不能治,病例无完整资料,相对于其他临床医学开展科研课题,出科研成果有限,且难以转化为临床实用。急诊外科处理对会诊过分依赖,学科交汇多,专业不专,能力不强,急诊外科医师人心浮动[5]。急诊外科医生来源少、岗位终身教育培养缺乏规范性,人才培养难成高品质势态,学科建设严重受限。在应对不断变化的群体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时,还是主要依靠其他外科,难以充分履行急诊外科的职责和发挥其应有的专业功能。卫生行政部门、医院和社会缺乏对急诊医学专业认同,认为急诊科只是为专科收治病人,无法界定急诊科与各临床专业科室诊治的范围,进一步确立急诊医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从而无法建立自己的急诊专业体系,对于急诊外科更是如此。
  2.3急诊外科医生个人发展的困境及原因
  由于急诊外科专业得不到发展,与外科专业相关类操作技能实践机会少,业务提高困难,停留在应付分诊、应急和初步急救临床工作,有专长者业务生疏乃至荒废,很多在岗急诊外科医生难以找到专业发展的归属感,有前途渺渺之感,认为自身处于缺乏能被社会认可的专业,难有自己的真正地位,是医院中的弱势群体。低年资医师更因专业技术提高有限、业务能力成长慢而处于自卑状态。再者急诊科夜班多,劳动强度大,风险度高,工作环境差,回报少,外科医师普遍不愿到急诊科工作,这也是临床中各外科专业医师到急诊科轮转工作作权宜之计的体现,即使因行政命令“拉郎配”固定在急诊外科工作的医师,也会找关系和机会跳出急诊科,寻找自己高度认同的专业发展[5]。急诊外科医生这种学无专攻,业无专长的局面,对急诊医学及人才建设有负面影响,极大地制约了我国急诊医学的发展。但这种状态与急诊医学科室、学科、专业发展息息相关,一脉相承,只要解决了主要矛盾,这一次要矛盾也将迎刃而解。
  3急诊外科发展之思路与出路
  急诊医学发展首先需要从改变理念开始,一门学科正确的逻辑理念将影响和指引这一门学科的发展,急诊医学各个方面水准的提高,与急诊医学理念的活跃和前进息息相关[6]。有研究者提出急诊科室是医院的特殊服务窗口,急诊科室的医疗、医技、服务和管理水平应代表医院的最高水准,特别大型综合性医院,急诊科室是其超强竞争力的重点[7],这一观点符合急诊医学发展规律。省市级大型综合性医院其应是急诊外科发展的先驱,是基层医院急诊外科发展的指导者与推动者,以下从大型综合性医院切入探讨急诊外科发展。
  3.1从上至下,制定良好整体发展规划
  从卫生行政部门、专业学术团体、医院组织领导至急诊科负责人均应提高急诊外科发展战略的重视度,明确急诊外科发展方向与工作重点,保证长期发展的一致性,各阶段发展的节点性,包括卫生行政部门对急诊外科发展的政策问题,如急诊外科组织构成、器械装备、人员,应确立急诊科配置及培训、病种诊疗范围及救治原则,协调划分和临床各外科专业的关系。在管理上重视执行战术的落实度,投入加大,除急诊外科诊室以外,应逐步设立抢救室、观察室、监护室和急诊手术室等配套部门,并配置手术室全套装置、呼吸机、床旁B超等先进医疗仪器设备[8]。加强院领导、医务部门的指导协调,形成全院性的急诊抢救体系,同时加强急诊外科队伍建设,继续教育、岗位教育长期化、终身化,改善工作制度,改进工作流程,做到人员、设备、通讯和管理全面到位,建设独立自主型急诊外科。
  3.2急诊外科科室建设与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现代医疗模式改变,国内医院当前支援型或依赖型急诊外科工作模式面临严峻挑战,应建立、健全和完善“自主型”的急诊外科[9],建立健全各种绿色通道,实行危重患者一站式的救治流程:如院前急救-医院急诊室-急诊手术-急诊ICU-急诊病房一体化模式[10],提高急诊、急救能力,为急诊病人的诊断、治疗、监护创造条件,提高生命维护的质量,挽救更多病人的生命。避免出现急诊病人在各种各样的会诊、检查、搬运、甚至推诿的过程中,因损失掉宝贵的时间而加重病情,甚至导致死亡,即及时提供“黄金一小时”有效的抢救服务,对突发、群伤群亡事件,应配备24 h应急抢救小组,提高外伤急诊处理和综合救治能力。只有建立“自主型”的急诊外科,才能对病人有完整的病程观察,才有可能培养出知识全面、技术娴熟、经验丰富的专业队伍和专业人才,也只有在此基础上才可能对学科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让科研为急诊外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培养立志急诊外科的医学人才,使急诊内、外科共同发展,在教学、科研和医疗实践中同步提高。
  3.3急诊外科人才培养
  重视急诊医学人才的培养,应高度重视急诊医生的学习与发展 [11]。一是专业知识大充电。应采取各种继续教育、培训班、学习班、学术交流会等对现有的急诊外科从业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提高和知识更新,内容包括急诊科均需掌握的急诊诊疗知识技能,对于急诊外科同时应掌握灾害医学、特殊伤害医疗知识;掌握群体伤、复合伤、化学灼伤、动物咬伤等外科方面医学知识。二是强业务能力,高业务素养。急诊外科医生应知识结构广博、业务技术全面、具备扎实全面的实践操作技能和应急抢救能力,做到“多能一专”,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寻找共性的、合理的急救程序以指导复杂的实际操作,形成独特的急诊外科职业性格和特点,从而真正满足现代急诊医学的要求。对于急诊外科的年轻医生要进行正规培训、床旁和手术实践,接受直接而广泛的经验传授。三是充足来源,除培训好在职在岗现有急诊外科医生,从院校本源途径培养急诊医学医生同样刻不容缓。与此同时,应注意到稳定急诊医疗队伍最重要、最主要的问题是发挥急诊医师的专业特长,使他们所从事的专业有所发展,使命感、成就感是金钱和其它任何物质所不能代替的。
  4小结
  按管理学和常识要求,可将需处理的事情分为重要的事情和紧急的事情,不做重要的事情就会常常去做紧急的事情。比如防火是重要的事情,而救火是紧急的事情,如果不注意防火,就要常常救火,这与“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有异曲同工之意。急诊外科的发展与建设也许在很多层面上还够不上紧急之态,但对社会、政府、医院、急诊医学及人民群众的生命保障来说绝对是重要之事,应先于筹谋,避免群伤、群灾来突袭时的措手不及,最大限度降低伤者伤残率、死亡率,最大程度减少社会家庭经济损失,促进社会平安和谐发展。

注:上述内容系转载,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 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包含文中图片的版权来源),本站不承担前述引起的任何责任,如原著作方不同意转载,可随时来电沟通删除转载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