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 刘勇
2023年7月22日,北京市人民政府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签署《北京市人民政府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全面深化京蒙协作框架协议》,提出实施六个“倍增计划”。“医疗倍增计划”作为其中之一,目标是通过建设临床重点专科、推动北京互联网医院落地等措施,提升内蒙古自治区的医疗水平和医疗服务能力,降低群众跨省就医率。计划实施一年多以来,已初见成效。
对口帮扶 让“短板”变“长板”
京蒙医疗对口帮扶合作由来已久。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北京市就派出多家医院的医护人员走进内蒙古自治区,深入大漠草原,不辞辛苦地传帮带,为群众解除疾苦。近30年间,京蒙医疗对口帮扶为内蒙古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目前,内蒙古自治区很多百姓都形成了“看病不用去北京、首都专家在首府”的观念。北京市已有8家医院全面建立起专家出诊长效机制。每周都有近百名专家在内蒙古各地开展医疗帮扶活动。据统计,一年多以来,北京专家来内蒙古出诊共计420余人次,接诊患者5600余人,完成高难度手术410余台,填补新技术新项目40余个。北京市接收内蒙古协作医院医务人员进修学习300余人,京蒙协作“医疗倍增计划”为自治区重点专科“短板变长板”按下了“快捷键”。
7月,北京专家专程来为内蒙古百姓进行肺部筛查,这就是京蒙协作“医疗倍增计划”的一个缩影。京蒙协作“医疗倍增计划”实施以来,不仅推进建设了内蒙古自治区脑科医院和胸科医院两个标志性医疗合作项目,还与自治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眼耳鼻喉头颈外科等6个重点专科协作工作,促进自治区三级医院重点专科管理、业务双提升。
2024年2月,一位91岁的老人因呼吸困难加重、意识障碍等危急状况转入内蒙古自治区第四医院重症病房,后确诊患有包括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重症肺炎、脓毒血症等在内的30种疾病,医院迅速制定治疗方案并实施了全面治疗。3月3日,患者拔除气管插管后,肺部感染加重,出现意识障碍,医院治疗陷入困境。3月6日,医院通过绿色通道特邀北京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李绪言为该患者进行胸部疑难疾病多学科会诊。由于患者病情危急,李医生果断决定赶到呼和浩特市进行现场治疗,历时几个小时,李医生来到患者床边,细致观察患者状况,指导调整了治疗方案,最终,该患者在4月18日顺利出院。
北京的专家可以第一时间看到地方的需求,并赶来为患者进行救治,这就是我们想要的医疗“倍增”效果。
近五年来,除了京蒙协作“医疗倍增计划”之外,内蒙古自治区还引进了上海市的优质医疗资源,开展沪蒙卫生健康深度合作,主要帮扶呼和浩特市、包头市等地,目标是共同打造内蒙古中部地区医疗资源高地。未来,自治区还计划引进辽宁省和天津市的优质医疗资源,开展跨省卫生健康深度合作交流,就近帮扶通辽市、赤峰市、锡林郭勒盟、鄂尔多斯市、乌海市等地,打造蒙东、蒙西地区医疗资源高地。
强基建专 建优质高效服务体系
内蒙古自治区地理环境比较复杂,人口居住分散,对于偏远的农村和牧区来说,守住健康大门很关键。所以,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下大力气,着重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自治区相关部门深入研究分析了人民群众对于优质医疗服务的需求,提出了当下立行立改和长远阶段“强基建专”的多项措施,最终目的就是要帮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
首先,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将对照患者区外就医的主选省市区,提升城乡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
其次,推广落实多学科会诊(MDT)制度。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健康委推动整合优质医疗资源,利用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县域医共体、专科联盟、远程短视频医疗协作网等医联体资源,加强院际互补、专科互补、专业互补等,让多学科专家围着患者“看”,帮助患者一次性弄清病因、确诊病种、制定诊疗方案。
再次,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健康委也正在全自治区深入开展“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假如我是一名患者”等主题活动和“一次挂号管三天”“预住院”“一站式出院”等便民措施。
2023年年末,内蒙古自治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5685个,全自治区医疗卫生机构共有病床173136张,比上年末增长3.2%。全自治区共有卫生技术人员23.4万人,比上年增长8.1%。2023年,全自治区旗县级(含县级市)医院诊疗人次达2878.93万人次,比上年增加384.73万人次。苏木乡镇卫生院诊疗人次为1123.73万人次,比上年增加95.12万人次;医师日均担负诊疗4.3人次和住院0.5床日;病床使用率26.38%;出院者平均住院日4.5日。与上年相比,苏木乡镇卫生院医师工作负荷略有提高,病床使用率增加3个百分点,平均住院日减少1.6日。这也从侧面说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留住了患者,也能够为越来越多的患者解决健康问题。
相关链接
- 京蒙协作建设重点专科增至11个【2024-07-26】